總之,差一點全體都有,全吵著嚷著要進城,弄的村里有起早的人家看到這一幕直嘖嘖:
不知道的以為“宋九族”要搬走呢。
也是,人家城里買賣多。
馬老太手握鞭子,對車下的宋阿爺說:“老爺子,快回去守著他們干活吧,那蓋房子離不開你,真離不開,家里烤爐房剩那么些大閨女,地里,山上,都需要您老指導,啊?回去吧。”
連哄帶商量,才使得打扮一新的宋阿爺放棄進城。
頭車發動,馬老太一甩鞭子:“坐好。”
六臺牛車載著好些點心、載著好些“家人”,浩浩蕩蕩的出了村,向奉天城進發。
沿途,天越走越亮,就能看到那乞討的孩子們出動了,一堆一塊。
這些討飯的,都是前一陣打仗或是打完仗從南面逃來的。
這一批新難民,比起宋福生他們當初差很多。
因為朝廷打窮了,給兵將們吃飯都在算計,更何況還沒打完,還在屯兵鎮守,看任家村軍糧沒停工就知曉,就不可能開倉接濟,發的救濟糧十分有限。
所以有的逃難人家,就是讓他現開荒,你等糧食種出來前也不夠吃,那咋辦?大人們在開墾荒地,就將家里的娃子們都打發出來。
馬老太天天在外行走,早就見慣不慣,尤其是這路上,城里不讓進。
看到五個小孩子穿的破衣爛衫有要攔她車的意圖,率先拽住牛繩,隨手就抽出一個包袱,從里面拿出一小塊一小塊的列巴。
“大的帶小的們挖挖野菜,撿撿柴,這都能換一兩個銅板,長大了記得要自力更生啊,駕!”
這一套磕說的那個溜,從給小娃們列巴到重新駕車的動作更是行云流水,前后不過耽誤三兩分鐘。
馬老太她大伯哥,她那個沒出過村的二兒媳等等,各個看傻了眼。
奉天城,從角門排號進城。
守城衙役審別人:“哪的?進城做什么?”
到馬老太時:“呦,老太太,來啦。”
馬老太一點頭。
她大伯哥、她二兒媳等眾人,望著她背影:“……”
“你別總瞅熱鬧啊,幫老高牽牽牛。”葛二妞訓她老頭道。
“噯噯”,宋福生的大伯急忙應著,可是卻控制不住的看街道兩旁。
那一屜屜的包子摞那么老高,一日下來,能全賣出去嗎?
回頭看了看自家牛車,大伯:能,咱點心都能賣那些。
“胡辣湯油餅子,豆腐腦油餅子,客官里面請。”
“羊湯羊湯,新出鍋的。”
“保準你一碗下肚就飽飽的,面湯餛飩大餑餑。”
那又是在排隊買啥呢。
高屠戶告訴大伯:“燒雞,可香啦。”
他給馬老太補點心送貨時,給他家雙胞胎和胖丫、米壽、金寶買回過一只。他給叫到家里,屋門一關,就這幾個孩子偷摸吃過,他啃的邊邊角角。
“哎呦,城里人起早就吃雞,嘿嘿,跟咱村不一樣,真熱鬧。”
馬老太的二兒媳朱氏就更是感覺眼睛不夠用了。
指著一座小二樓上的臺子,問何氏:“大嫂,那是干啥呢?”那里咋杵著倆人,畫的跟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