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想要成立正規的后勤部隊,恐怕暫時是不可能的。
朝廷眼下沒有那個財力養那么多人操練吃飯學習。
可是一只運糧隊伍,要是沒有經過訓練,損失是非常慘重的。
斷糧道,殺光運糧民夫,來了敵軍就一片大亂,糧車丟的丟,人死的死,前線陸家軍傻等差些餓死,這些虧吃的還不夠嗎?非要等到死亡成千上萬的正規軍才能重視后勤?
這說明什么,說明只弄一堆塞個木棒就讓去運糧的民夫不行。
沒錯,連把菜刀都不給配,他又不是沒運過。
配不起,就給木棍讓去運糧,那不行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宋福生知曉要養大量的正規后勤兵,暫時不可能,朝廷沒有強大到那種程度,那他就提議:建立后勤學院。
最起碼一些帶頭的,那些路上管理一支上萬人運糧隊的官員,必須要受過專業訓練。
這些人要學習。
東南西北,各條路線心中有數,不是出過遠門就能勝任的,不是只識字就行的。
這些人要在出現狀況時,能及時調整隊伍,即便做不到帶領民夫們打個漂亮的反擊,也要做到及時后退保住糧食,且及時給前線送信。
哪怕在硝煙中前行,也要將消息送過去。
而不是一問三不知,然后前面還在傻等補給。要做到能務必誓死傳遞消息,這樣前線將軍甭管是屠城還是搶糧,他會想辦法自救。
宋福生寫到這,深呼吸。
有點激動了。
最后一條,宋福生是提到軍銜制。
前線經常出現誰聽誰的問題。
你是王家軍,他是陸家軍,就只聽自己主將的,但是當主將意見出現分歧呢,分撥打仗嗎?
在他看來就是給慣的,什么這家軍那家的,都該是朝廷的,都該是給百姓服務的,當然了,他沒那么寫,他寫的是都是皇上的。
皇上是天子。
所以軍銜制,能區分誰聽誰的。
也能讓下面小兵見到不會胡亂的都叫將軍、副將等等。
制服上要有區別,四個兜倆兜的。倆兜見到四個兜的軍官,甭管你是誰家軍,見到就要敬禮和聽令。
還有……
宋福生抖了抖卷子,完了,這是最后一張能答的紙嗎?
那行吧,先就說這么多,真寫不下了。
空間里。
錢佩英望著又新做的一碗冷面嘆氣:“你爹不餓嗎?這都幾點了,估計外面那些考生都吃飯了,就他還沒吃,看來這是答上癮了。”
宋茯苓躺在沙發上,摸著肚子說:“娘,我爹餓不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吃撐了。你可快別做啦,等他什么時候進來,什么時候再現做吧。”
家里冷面不多。
老爸不進來,面條就泡爛啦,然后她媽就讓她吃,吃完才能變出來呀,要不然沒有新面條做,她都吃了三碗啦。
宋茯苓:三年都不會再想吃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