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周家陪同來的車夫和丫鬟面前,親親熱熱的露面后,那位面容姣好的丫鬟掀開簾子,剛笑著說:“我就覺得夫人……”
朱氏皺眉打斷:
“一個丫鬟,我我什么,你在和誰你啊我啊的。”
又拍了下翠蘭的手:“回頭你得整治整治。雖說你婆家沒有幾個丫鬟,比起咱家差遠了,犯不上大動干戈。但是這丫鬟丟的是周家的臉,回頭和你婆母說說,很有必要,會被外人講究周家沒規矩的。”
說的那叫一個底氣十足。
實際上,朱氏頭一回說這種話,心里挺沒底。
說出來,恐怕大伙都不信,就這幾句里,還有學米壽的。
米壽剛從京城到家那陣,瞅著那群要飯小男孩問:“買了姐姐搭這么些弟弟,養大他們后,聽說預備當隨從?”
是啊,給你當隨從,你瞅瞅稀罕哪個,金寶還說:“弟,你先挑。”
米壽當時就是一皺小眉頭:“那隨從怎么我我的,會被人說沒規矩。從今兒個起,改了吧。”
翠蘭走后,大丫將藥湯送到大爺爺屋里,回頭憂心的和妹妹二丫小小聲囑咐說:
“小姑的事兒,瞧見沒,將來你成親,找那種踏實的人。
有些時候,妹,不是咱家有三叔就會變的全都好,三叔又不能跟咱們一輩子。
也不是咱家稍稍有點家底就行的。
嫁進那樣的人家,咱自個會有好些規矩不懂,容易讓人糊弄拿捏。咱還是尋本分人家的好。
畢竟咱在娘家都沒當過大小姐,也沒有使喚丫鬟,哪能去給做什么夫人。”
二丫趕緊點頭應下,“我瞧著娘訓小姑說的話就挺好。”
大丫卻一搖頭,“別聽她說啥,要看娘怎么做。咱娘嘴上說的好,但容易見到銀子看人家有錢心糊涂。”
二丫一想,可不是:“那我的親事,等回頭和胖丫商量。”
“中,胖丫行,胖丫最聰明。”
“姐,你就好了,和隋姐夫知根知底,門當戶對,沒那些糟心事。”
大丫不舍的拉著二丫的手,“可我還是舍不得你們。”
今年秋收后,爹娘還有二丫就要去找三叔了,耽擱到秋收就是為送她出門子。
二郎、金寶,眼下已經被三叔帶走。
他們宋九族會分批分撥安排好這面的事就去會寧縣。
大丫此時沒過門呢,就在心里琢磨,到時,怎么慫恿她未過門的夫君隨她去找三叔呢。
去哪里做生意不是做。
晚上,宋婆子和郭婆子,還有阿爺的大兒媳她們,從點心店回來,聽聞此事氣夠嗆,同時也反思:咱沒啥事真應該學學那宅子里的規矩。真不是福生做官了,咱有點錢了就行的。
巧了。
趕路的馬老太,正坐在車里,拉著小孫女的手,細細打聽陸家別院都什么樣啊?
也在說規矩。
“哎呦,雖說我買了不少丫頭,但是咱家那丫鬟不是真丫鬟,回頭,等到了你爹上任的地方,我應該買一些真的。”
“買她們做什么。”
馬老太怕小孫女聽到嫁進陸家的話反感,沒挑明陸姓,“要學一些規矩的,往后你要是管一個大宅子的人呢。”
宋茯苓斜歪在車里,她奶沒說透,但她聽懂了:
“呵呵,那我更不需要學了,我才是主子。我家,規矩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