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這些自覺高人一等當家夫人們不爽的是,每次進出店門,總會看到一些粗人。
那點心店外面,排著一些在縣里干長工短工的漢子,背大包做苦力的正在買大列巴。
一塊大列巴,省些吃,他們能吃兩日飽肚。
王婆子守在這里,搖著蒲扇,看著節氣姑娘們的弟弟收銀錢,賣列巴。
以上就是點心店最近最平常的一日。
唯一和奉天不同的是,這回家就在縣里,能營業到晚上關門。
再不用趕車頂冒煙雪回家了,點心隊伍溜溜達達就回縣衙。
關門后,衙役們巡邏會有意無意假裝路過這里,護送知縣大人的老娘和親眷們回家。
另外,夜里更夫也好,巡檢隊伍也罷,對這條街嚴防死守。
而宋茯苓在這段日子也沒閑著。
宋茯苓苦著臉,端蜂蜜水喝,向錢佩英抱怨:“牛掌柜他們什么時候能到。”
她是真不想再干會計出納工作,一點兒新意都沒有。
想想還要再堅持好些日,生無可戀般靠在椅子上搖蒲扇。
這對兒娘倆,被宋福生安排到城門邊一個大院落里,門口豎一大牌子:山貨站。
院落里有上百名老婦人,正在晾曬蘑菇、木耳。
一把年紀了,老婦人們無法下田干重活,就給閑在家的都招上來,讓干這簡單的給發工錢,給家里能貼補些。
錢佩英在記錄曬好入庫的蘑菇和山木耳,聞言停下筆說她閨女:
“你爹特意給咱倆這辦公室還裝裝修。
小廚房準備著,屋里床擺著,比他那辦公桌椅還大讓你坐著用著,就怕你一會兒冷一會兒熱,撂挑子。
你一天吃好的喝好的,就算算賬,哪那么多抱怨。”
一聽吃,宋茯苓看了眼更漏,“娘,晌午啦,咱倆用黃油煎松茸吃啊?再煎些五花肉,用生菜包著吃。”
錢佩英被氣笑,望著閨女去小廚房歡快的背影心想:
再這樣下去,你比太后吃的都好。
畢竟太后大熱天都吃不上新鮮的松茸。
因為那東西新鮮的放不了幾日。
要想保質期長,除非將新鮮的凍上。這種天氣古代這里拿啥凍?凍完還要一路給運去保證不化掉。再想多儲存一年半載就是和對待普通蘑菇一樣用曬干的方法。
所以說,太后也就能吃個松茸干。
在她閨女這呢,前腳收上來新鮮的,后腳讓外面做活的婦女用竹片將松茸腳刮干凈洗干凈,端進來切著就煎。
收上來新鮮的猴頭菇,她閨女要么燉雞湯,要么燉排骨。
收上來的榛蘑,燉小雞。
再過段日子,新鮮人參采回來,錢佩英一點不懷疑,她閨女敢將上百年的人參叼嘴里。
在宋茯苓在小廚房煎松茸時,大門外掛的鈴鐺叮叮當當響起。
沒一會兒就有婦女進來報,十五道溝村來送山貨了。
錢佩英戴帷帽急忙跟著出去。
眼下,會寧縣下面九十多個村莊都知道縣里收山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