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輛拉著新米和家當的車駛入,衙役們熱情地在前方指揮。
當宋福生攙扶著宋阿爺,和馬老太、王婆子趕往城門時,看到的就是宋九族全體都有,全部下車。
他們穿著最體面的衣服,將家里能裝來的都裝來,風餐露宿一路,卻雄赳赳氣昂昂的向他們走來。
讓歲月銘記這一天吧。
高屠戶激動的不行,一激動:“小三。”
宋大伯張開雙手向宋福生跑來:“福生,俺們來啦。”
牛掌柜手里攥著鞭子:“姑爺。”
宋福生一身官服,攥了一下拳,眼角笑出皺紋。
宋阿爺眼圈一熱,帶小跑的上前,嘴里念叨著:“咱家又湊齊了。”一把抱住宋大伯。
給宋大伯截住,不準抱福生,百姓們都看著呢,你給官服抱皺了不好看。
馬老太和王婆子一把攥住田婆子和葛二妞她們的手,手都不夠用扯了,八位老太太嘰嘰喳喳說著:
“點心店早就開門了。”
“那我們還是來晚啦?”
不晚,到啥時候都不晚。
讓你們來,就是為帶你們一起飛。
這天,知縣大人明晃晃的翹班啦,老百姓們都知道。
宋福生做東,在會寧最大的飯莊,大白天的,推杯換盞,請全家人吃飯。
飯莊老板特意趕來,差些跪下說不要飯錢,想要同喜同賀,祝賀宋知縣一家團團圓圓。
宋知縣拒絕。
宋福生又作陪,身后跟著一眾家人去選屋子,早早就將吏舍收回。
承租樓上樓下兩層小樓,下面有炕有火墻睡人,上面存貨,房租錢他給縣衙交的。
九族們表示:阿爺,老規矩,記賬,這么多屋子,一年好幾十兩銀錢呢,憑么讓福生掏。
一向不愿意讓別人占便宜的宋福生,大手一揮,記什么帳,就憑大伙撇家舍業的奔他來,他請住宿。
宋知縣又穿著官服,親自點燃炮竹,迎家人們搬家。
相聚的日子是快樂的,感覺一眨眼就兩日后了。
縣衙后院,所有的人都或蹲或坐在院子里。
大伙面上帶笑,期待的望著前方桌前坐著的宋福生。
太留戀了,福生終于又給他們開起了會。
宋福生一身家常衣裳,像極了當年帶領大家掙錢,地窩子里種蒜,蓋房,以及分發第一筆銀錢時的模樣。
他正在前方不停說著:
大哥宋福財,從即日起,依舊是做火鍋辣塊和辣醬的生意。
務必擴大生產,因為已經開始給五十多位進士朋友各地知縣寫信。
二哥宋福喜,從即日起,拉起一只會寧縣手工隊伍做包裝盒。
姐夫田喜發,四壯一組,鐵頭、忠玉一組,分別帶隊會寧人參挖掘隊,蘑菇木耳山貨隊。蘑菇木耳完事,組隊當地打獵能手收皮子。
大堂哥宋福祿,二堂哥宋福壽負責會寧特產總運輸。
高叔一家除鐵頭外,今年先負責收豬,咱們灌腸向外賣。
郭家幾位哥哥要先辛苦一段,頭兩次特產運輸,要負責往返于路上,負責會寧到奉天、到京城,到幾十位進士朋友那里的運輸,具體情況富貴會與你們說。
這個會,足足開了一個多時辰之久,開到最后,家里的所有人身上都有擔子。
至于錢的事,宋福生說分到誰頭上的,誰就拿那一攤的利潤。
他除千里馬掌控百分之六十股份,其他只占一成,不要再勸。
但丑話說在前,對外就等于被老宋家的九族壟斷會寧特產從運輸到最后銷售了,我們的利潤很大。
刨去所有的成本包括給百姓的收購錢,我們要從凈利潤里拿出三成,建設會寧,回饋百姓,中不?
“中!”
秦主簿在前衙一抖,后院這是干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