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府陶府尹也收到了旨意。
同樣都是來自皇上的意思,就是差著天和地罷了。
會寧縣那里,皇上是讓使官大力宣揚,褒獎宋福生升官緣由。
到了陶大人這里,皇上是連一個字也沒寫,調令出于吏部尚書之手。
大致意思是:
你在府尹之位六年,六年里毫無建樹。
既然管不好人,那就去大西北管馬吧。
調離陶大人。
從四品官階,降職為從五品西北郡六牧監長。
其實吏部尚書很清楚,皇上哪是只瞧不上陶府尹。
最近看地方送上來的折子,皇上連番怒過兩次。
很明顯,那是對許多地方官都瞧不順眼。
聽說有一次發火時,還命人回奏折斥過:
你們只會揣摩朕吃什么喝什么,想過你們治理的百姓桌上有無吃喝?
要么就是給朕奏報降雨降雪折子,有這個空閑,想過降雨降雪該如何治理嗎?
甚至,傳言哈,傳出皇上曾說過:朕之所盼,宋卿能多一些,到頭來卻只得宋卿一人。
吏部尚書聽到這傳言時,正是給陶府尹降職調令卡戳之時。
他已經沒什么好勸的了,什么審核,什么規矩,別惹惱皇上。
此時,陶府尹胖胖的身體,當即就失態的晃了晃,手中的調令信簽飄落在地。
他的親信急忙跪地撿起,雙手呈上。
大人,萬萬不可再露出不妥當的神態,以免回頭又被降罪。
送走使官,府外管家這才進來告知:京城大老爺的信件到了。
陶大人本以為宋福生是在和他玩無間道,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應是利用運貨時機向陸家告狀,他才得了皇上的厭煩。
虧他曾認為宋福生那人是性情磊落之人。
卻在看過信后,才明白,沒有陸家,是有一位在翰林院的楊明遠。
陶大人瞪著他哥哥信中那幾句告誡:
不可冒失,你要為會寧知縣出頭。
會寧好,你才會好。
會寧歸你管轄,你不攬功,旁人也會知。
更會給皇上留下你和會寧新知縣,和黃龍一眾官員上下齊心的印象。
陶大人問管家,這信是什么時候從京送出的。
管家回,猜測是咱們黃龍府押運那陣,大老爺就從京里派人送信。
聽說信在路過耽擱過,因為送信的親信半路摔斷了腿,信中又提及皇上,不敢隨意給旁人,耽擱了三日。
三日。
如果沒耽誤,他就會收到哥哥的消息,就不會如此邀功心切。
他六年啦,六年未挪動,實在是想挪動一二,最好能回家。
“將那幾個送信的,都給我斬殺嘍!”
說完,陶府尹到底沒有支撐住,翻著白眼被氣暈了過去。
管家急忙招呼醫官,醫官給陶府尹嘴里塞參片。
前衙亂了起來。
與此同時,在府衙后院的陶夫人,無心管那些姨娘們哭著說出不合規矩的話。
她正呆呆的坐在廳堂里。
不是升遷去京城,而是去大西北。
去了那里,老爺哪還有明天,可想而知以后。
有幾人被降職還能再升遷回來的?
陶夫人眼神望向下面的座位。
前一陣,她才見過宋知縣的娘親。
那老太太坐在她下側,進來給她行禮說:“老身見過夫人”的模樣還歷歷在目。
她說合開鋪子。
那老太太委婉拒絕后,陪著笑臉,有偷偷瞧過她臉色,能看出來怕她心存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