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已經不愛聽那些奉承的話,天天聽,早就聽煩。
秦主簿才轉身上樓不久,湯圓還沒端上來呢,廣聚軒的東家就情不自禁的哎呦一聲。
只看大型團拜團體來啦。
黃龍府數得上名號的官員三十六位,按照品級,浩浩蕩蕩的走進酒樓,要在這個特殊的日子,祝福知府大人一家,團圓圓圓。
宋福生笑呵呵站在二樓陽臺回眸,食指還指著下面的百姓,和這些官員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這燈啊,還是有些少,不敵我原籍奉天,想必更不敵京城一角。
花市燈如晝,咱們還差著遠。
節日是否繁榮,最能體現老百姓日子過的是真好還是假好。
這就是咱們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嘛。”
官員們紛紛笑著表示,大人說的太對了,大人此話特別有理。
這些團拜官員共同祝賀,笑容滿面離開。
他們要搶在大型歌舞活動開始前,回到各家的燈棚酒樓里,和自家親眷們共同觀禮看禮花。
砰,砰,煙花升天。
百姓們駐足抬頭觀望。
賣糖葫蘆的都不亂走吆喝了。
小孩子們騎在大人肩膀上興奮的拍手。
連蒜苗子這些大一些的孩子,都在喊富貴忠玉他們這些當爹的:“別喝啦,大呲花上天啦!”
富貴他們放下酒碗,把著宋福生的肩膀抬頭看煙花,被阿爺一個煙袋鍋子抽手上,“干啥哪,樓下老百姓該看見啦,像是在家呢?哥倆好。”
宋大伯和高屠戶聞聽這話,及時收住要拽宋福生胳膊的手。得虧晚一步,要不然小輩們都在,挨訓多沒面子。
宋福生卻一把挎住宋阿爺的胳膊,百姓看見咋了,誰家沒有長輩,指著天空讓阿爺看。
老爺子說:“我是真不白活呀,以前在鄉下,哪敢想啊。”他連月亮都不稀得瞅。
八位老太太更是齊刷刷坐在陽臺的長椅上,面前擺有各色果脯蜜餞松子核桃,吃不了的吃,動作一致,半張著嘴,仰頭望向天空那絢麗的煙花。
看了一會兒還互相拍打著胳膊品評:咋這么好看呢。
銜接的非常好,煙花最燦爛之時,二月大地,春雷鑼鼓敲起來,大型歌舞表演出來了:踏謠。
百名樂坊姑娘在衙役們圈成一圈的保護下,用腳踏地為節拍,跟著鼓點邊歌邊舞,甩動長袖,且步且歌,長裙翻動。
宋茯苓在樓上,捂住耳朵,堵住震耳欲聾的鼓聲,都跟著哥哥們笑著大聲叫了句:“好!”
這表演就設在知府大人包下的酒樓前。
錢佩英也對宋福生笑的開心道:“漲見識了,跳的可真好。”
宋福生拍了拍媳婦的手。
在這片熱鬧聲中,宋九族全體,離開陽臺。
他們共同舉杯,慶團團圓圓,慶他們的生活喜洋洋。
好些沒有第一撥和宋福生去會寧的家人們表示:
“你們不知道,那時在奉天就盼著趕緊來,一起過日子,一起過年,干等不給去信兒都等著急啦,眼瞅等的那花兒都謝了。”
而樓下,此時這歌舞表演完了,天上那煙花也放完了。放不起啊,就這,都是府衙掏錢。
以為熱鬧結束啦?
不。
才剛剛開始。
秦主簿請示:“大人,現在放鞭炮?”
為何有這一問呢。
有個說法。
誰家放鞭炮,就代表誰家的燈謎會即將要開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