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聽到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就能趕來,大才子、大才女們也會向這里涌動。
宋知府自然要打個開頭了,微一點頭。
然后宋福生在秦主簿離開后,邊啃燒雞大腿邊問女兒:“你給寫的燈謎?”
宋茯苓啃著鴨脖子說,“不是我,我不是幫你攏賬嗎?對了,你啥時候給我發錢,是我奶她們自己整的。”
啊?
一會兒百姓們可都來看。
宋福生感覺心里怎么那么沒底兒呢。
宋茯苓看出來了,給她爹吃安心丸,擺擺手不當回事道:“沒事兒,米壽他們幫忙操過刀、壓過韻,我簡單過目,挺好。”
好什么呀。
以防老百姓們不識字,秦主簿特意安排廣聚軒的小兒敲鑼念。
知府大人的第一個燈謎,必須開門紅。
哐一聲,鑼聲起,小二脆生生念道:
“殼兒硬殼兒脆,四個姐妹隔墻睡,從小到大背靠背,蓋的一床疙瘩被。”
打一吃的。
親主簿扭頭:恩?
嚇一跳。
樓下的大才子大才女們,各高門的公子小姐看到知府家第一個燈謎從三樓落了下來,他們是識字的,不用等著念。
早在看到時就當場懵啦,這也太難了吧。
他們沒有過蓋過疙瘩被呀,疙瘩被到底是什么芯子的。
一位褲腳子帶補丁的漢子脫口而出:“核桃。”
酒樓小二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立即給他逮了出來,“你剛才說什么?”
漢子臉通紅,被這么多人圍觀,聲都顫抖了磕巴回道:“我、我說,核桃。”
“答對啦,賞銀端來,這燈送你。”
大戶公子們一把甩開扇子,搖頭失笑。
都說知府大人天子門生,進士及第,沒想到會出這樣的燈謎。
樓上,老太太們一派自得,連同宋阿爺、高屠戶他們都覺得:你看咱家多有學問,這燈謎真帶勁。
馬老太用胳膊碰了碰宋福生,用下巴點了點樓下那熱烈的氣氛:“咋樣,娘這燈謎,三兒?有水準不。”
宋福生耳聽著第二個燈謎:身穿綠衣美,肚里水汪汪,生的兒子多,個個黑臉膛,打一吃的,謎底,西瓜。
品評道:“挺好,接地氣,緊扣與民同樂的主題。”
馬老太更高興了:“那是,猜中要給銀兩的,給那些有錢的讀得起書的有啥意思,就該給老百姓,越窮苦的越該給,反正也要白送。沒有生活,不懂生活的人,他都猜不著。”
但宋家的燈謎真有難的,一直到上元節結束后,都沒有人能猜到。
“小時候是綠娃娃,長大是紅娃娃。娃娃沒惹他,他還把娃娃辮子拔。稀罕吃的直哈哈,不喜歡吃的喊:艾瑪。”
宋福生:艾瑪,老娘,咋把辣椒都整出來啦,這讓人去哪里猜。
最后,宋家的燈謎活動,是被大家閨秀們猜到答案圓滿結束的。
“有方有圓花樣多,水果糖果糕上臥,松軟可口奶香甜,你買個大的有花朵。”
“蛋糕。”米壽他們的先生,大儒顏夫子家的小孫女脫口而出道。
公子們都回頭看她。
給顏姑娘臊的啊。
小二還不放過他,“回答不完全對,是哪家的蛋糕啊?”
顏姑娘硬挺著羞臊,母親常說,要么不出頭,出頭就不能扭捏丟臉,帶著幾名丫鬟,不躲不避道:“糕糕興興店的蛋糕。”
樓上宋家八位的老太太齊齊拍大腿笑,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