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致決定上山。
上山住兩三天,正好能讓已懂事的寶子,看看他爹的墳墓。
王婆子說孫兒:“蒜苗子,你快看,你小牛就是被這山上的小蛇差些咬掉,多虧你姑父。”
“哎呀,奶!”
大伙一頓笑。
這次上山可不怕蛇啊、狼啊,因為當地官員差些陪同上去住,宋福生沒讓,衙役官差們更是早早就圍山站崗,收拾山洞。
富貴指揮著,不喜被打擾:“你們撤出去吧,我們要蓋屋子了。”
宋茯苓有幸住上老爸、老媽、老公、老弟、以及她兒子給一起搭建的樹屋。
她就坐在山洞口和奶吃吃喝喝等著。
三日后,搭建的屋子并沒有拆卸,大家下山。
不知將來這座山能不能成為一景,以供各地游客觀賞介紹:“就是這,住過尚書大人、王爺、狀元郎。”
……
當地知府很會辦事。
大井村到了,知府并沒有讓差役們在前頭敲鑼喊話,而是讓大井村的孩童們站在路邊共同喊道:
“大井村的里正爺回來啦。”
大井村曾經的里正回來了。
宋九族好些人當即落淚,闊別多年的老家,我們當年慌慌張張跑走,如今終于齊刷刷回來了。
村里真有幾位熟悉的面孔。
但大多數都是后搬來的,或是別的村挪到這里的。
早在出發前,在老家負責千里馬分鏢的掌柜就帶人提前到村,將這房屋收拾一番。
當地知府又先后派出兩撥人修葺房屋,要依照當地官員們的意思,像宋阿爺家、馬老太家都應該扒了重建。這里就應該是祖宅。
但聽說是特意的,寧可修補也不讓扒了重蓋,就為這一天。
以免回來的人,認不出自家的模樣。
“兒子,你看,這是太奶奶家。”
陸飛看眼破院子:“我不信。”
“是真的,你別不信啊。夫君你也看,這是奶家。”
陸畔點評:“比在任家村最初那房屋要好很多。”
要說這趟回來,宋阿爺才是最激動的人。
他聽著家鄉話,終于一口東北話又變成了家鄉話,住在曾經的房子里。
被宋福生他們輪番背著滿村里溜達,長滿老年斑的手摸摸村口的老井,去看了看那些葬著宋家先輩們的墳地。
回老家的第四天正午,宋阿爺完成最后一個心愿,毫無遺憾笑著與世長辭,享年八十歲。
院落里跪滿了人。
數十年間,每到過年過節,有一位老人總會站在任家村、會寧縣、黃龍府城、京城的路口喊道:
“噯?二孬、四喜、五常……回來收錢啊。”
一遍遍喊出,當年他沒帶走的那些村民名字。
這一次,連同現大井村村民們共同為他送行。
這一次,輪到宋九族的所有子孫后代們,一起呼喚他:
“噯?老爺子,回來收錢啦!”
宋福生一身孝服在最前面哭著哭著笑了,他望著遠方心想:
請您老別擔心,那日子啊,只會越過越好。
請您老相信宋家的子孫后代,一定會一代更比一代強。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