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最重要的是,愛麗兒總覺得這個人似乎完全沒有能夠理解,現在的他登基究竟意味著什么?
如今,老皇帝遇刺,新登基的皇帝不是老皇帝的兒子,而是他這個旁系的親王。刺殺老皇帝的人還被宣稱為是他的情婦!
所以,這家伙到底有沒有仔細想過,現在的他登基,就等于告訴全天下人老皇帝的遇刺很有可能和他有關!
他想過這件事情嗎?還是說,他壓根就沒有想過?在整個帝國之中就沒有人勸阻過他嗎?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人勸阻他?仰或是想要勸阻的人根本就沒有辦法把這些話語送到他的耳朵旁邊?
想到這里,愛麗兒不由得長嘆一口氣。
藍灣帝國……她原本以為藍灣帝國原本的壽命應該可以更長一點。但是現在看來,原本穩固的皇室權力更迭現在也出現了這么一絲裂縫,作為叛軍的自己就算不去利用這一點,也不能保證其他的叛軍不會去利用這一點,到處宣傳,從而更加削弱整個帝國的實力吧……
看著眼前這些士兵們的竊竊私語,愛麗兒等到他們的感嘆逐漸減輕之后,才定了定心,將下面一條消息說了出來——
“之后這條消息,對于在場的諸位來說可能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
在鵜鶘城的這段時間,這些士兵們多多少少也算是稍稍理解了一些這位市長。知道她現在面色凝重的時候,所說的話一定相當重要。而她既然說這不是什么好消息,那肯定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的。
“那就是……皇室的親衛兵,現在被解散了。如今負責保護皇室安全的責任,已經全部由金果公爵的私兵擔當。而更加重要的事情是……”
這話真的非常殘忍,愛麗兒需要讓自己的心情稍稍調整一下之后,才能夠說出來——
“更重要的是,皇室親衛兵已經被宣布為叛軍。所有的皇室親衛兵成員都被列為謀殺碧藍十三世的通緝犯,一旦抓到就可以就地處死。并且,親衛兵留在首都的所有親屬,也同樣被列為通緝犯的同黨,已經于新皇登基后的十天內,全部處于絞刑。”
日后的歷史書籍中,對于這一次的事件描述盡可能地使用了客觀的語氣,而不添加過多的主觀感受。可即便如此,在那寥寥數語的記載之內,卻還是免不了如同“堆積的尸體阻塞河道”,“絞刑用的繩索斷了二十多根”這樣的敘述。
對于這場將花費好幾代皇帝的心血徹底摧毀,一舉把最為忠誠的皇家親衛隊消滅,同時還將所有的親衛隊家屬全部剿除,后代的歷史學家們極盡所能地希望從各種細微的事件中來證明那位新登基的皇帝是一個精神錯亂者,因此才能夠做出如此瘋狂的事情來。
因此,關于這場屠殺的深層次目的,史學家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觀點。但是其中最為突出的觀點有兩派。
其一,是認為這場暗殺行動就是潮汐·碧藍勾結他的情婦策劃的。這位皇室親王用紈绔子弟的外表包裝了他深沉而陰狠的內心,在知道自己得位不正的情況下,就一口氣將所有猛浪·碧藍培養的親衛兵全部剿除。
其二,則是認為人魚之歌的主張是真的,他們并沒有暗殺皇帝,而是目睹了皇帝被暗殺的關鍵因素。為此,新皇帝需要用消滅所有親衛兵的政策來徹底避反所有目睹了真相的殘余親衛兵,只有把這些親衛兵們徹底逼成叛徒,那才能名正言順地將人魚之歌所主張的說法徹底打成妖言惑眾。
這兩種觀點都有各自不同的支持者,最最關鍵的問題當然在于那場對于碧藍十三世的暗殺行動究竟是怎樣的。可是,足以揭露這場暗殺行動最最關鍵的證據,也就是那位猛浪·碧藍十三世的遺體,卻是在返回首都的過程中遭遇到了不明人士的襲擊。
有說那是對于帝國充滿憎恨的人所干的,也有人說那是來源于天上巨雷的天譴。但不管怎樣,當那位皇帝的遺體再次出現在他的家人面前之時,人們只能夠看到一具已經被絞成粉碎,僅僅只有半張臉還算完整的遺體。正是因為如此,這位皇帝身上的傷口也都是就此被掩埋,至于誰才是暗殺的真兇,也就徹底被掩埋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但,即便是有著各種各樣的觀點流派,但不管任何的觀點中卻還是有一點共識的。那就是不得不承認,這場殘酷的屠殺摧毀了帝國軍的信心。同樣的,也是在摧毀普通士兵信心的同時,堅定了那些最頑固的保皇派的信心。
回到這個春光明媚的營地,冷靜卻殘酷的消息卻是讓那些徹底失去家園的士兵們哭了出來。
他們有的人臉上顯得十分的木訥,就像是完全不相信眼前這個女人所說的事情。
有的人則是捂著臉大聲痛哭起來,有些人更是哭的直接岔了氣,倒在了地上暈了過去。
還有一些則是憤怒地開始大吵大嚷,渾身充滿了暴躁的氣息,嘴里罵罵咧咧,甚至直接就和旁邊的士兵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