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大鵬不懂修路的事宜,轉頭詢問的目光瞥向周成民,相比于他的茫然,周成民也同樣尷尬的搖搖頭,表示不太清楚。
周成民是做地產行業,涉及到一些建材收購生意,雖然有些建橋修路的朋友,但他還從未參與過修路的生意,這次敢于嘗試一次,還是因為有王懷龍開口保證修路設備不成問題,至于施工隊,還要重新組建。
修路的預算額度還沒有準確數字,現在突然聽到工程款額度20%的說法,他腦子里也沒有太多概念,只是覺得,以曹書記的為人,應該不是吃虧的事情,于是沖著申大鵬低語呢喃,“估計至少比一個億的貸款要多吧!”
曹新民聽不到周成民的低語,但是也能從周成民和劉鳳霞臉上看到茫然之色,“有些事情你們無需擔心,省里已經跟紅林市打好了招呼,我也會留在這里監督,可以讓你們省去很多手續上的麻煩。”
“按照你們公司的企劃書,先進行農牧業的土地利用,然后是旅游開發和酒店、公寓、家庭別墅區同時進行,整個工程多多少少也得三五年時間,至于修路……我可以理解你們,畢竟不是蓋房子那么簡單。”
“我不求你們的速度,只求工程保質保量完成,別留下任何爛尾工程就可以,修路和酒店同時竣工,這總可以做到吧?”以曹新民現在的尷尬處境,他能說出‘三五年’這么長的時間,已經算是把升官的事情拋諸腦后了。
國家領導班子馬上換屆,省府秘書長就要退休,注定了省府的領導班子即將風雨欲來,少則一年,多則兩三年,就算H省地處北方,領導班子也必定會有人事調動,如果他不能把生態園區的在三兩年內做出成績,仕途前景堪憂。
一想到這些事情,曹新民就覺得頭疼欲裂,只是想在官場有所作為,為什么如此舉步維艱?青樹縣是如此,在紅林市仍是如此。
劉鳳霞等人不清楚仕途上的變動足以影響一個人的未來,但申大鵬還算可以理解,他在京城,又在數一數二水木大學,就算他不想聽、不打聽,偶爾在食堂吃飯、在林蔭路下散布,仍是能聽到不少人談論國家大事。
他知道國家領導班子即將換屆,也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更加明白曹新民對待仕途的重視,所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手相助。
其實說出手相助倒是有些不厚道,畢竟時勢造英雄的年代,誰能把握住一個機會都足以踏足成功人士的行列,如果能一連掌控幾個別人都不看好的大機遇,便足以睥睨群雄,成就一番事業。
而申大鵬一次次出手,既幫助了曹新民,也成就了自己,雙贏,如果再涉及到家人、朋友的改變與獲得,那儼然是一個多贏的完美局面。
“其實我小姨和周總正考慮把青樹縣的地產整合統算,盡量加快生態園區的開發建造,畢竟青樹縣也開發的差不多了,工業園區、高新科技園區、商業一條街、步行街,除了車站附近的平房區域,縣里已經沒什么太好的地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