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松,國內赫赫有名的文學大師,曾經憑借《無鼠之家》等作品廣受好評,是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的副所長。
就在兩人還沒來得及寒暄的時候,一個又一個的大師從門口走了進來!
兒童文學的奠基人邵麗女士,被譽為散文集大成者的楊曉帆,還有詩刊的總編馬啟偉,嚴肅文學代表人物曹修文等等,每一個都是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過自己印記的大師。
只不過他們年齡普遍比較大,最小的看起來也差不多是三四十歲,如果不是中國作家協會主辦這次征文活動的話,估計聚集不了這么多類型的人。
他們很多人都是熟人,這聚集在一起敘敘舊聊聊天熱鬧得緊,畢竟之前天南海北,很難有機會見面。
“各位老師,今天咱們算得上是群賢畢至,這次征文就拜托大家了,盡力尋找、挖掘出有潛力的新生代作家來。”
鄧一鳴誠摯的說道,這項征文比賽規模很大,邀請到的協辦單位也都赫赫有名,只要那些作品能評上獎,就能被出版出去。
這對文學愛好者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同時也對很多不出名作家有利,如果能在這個征文活動上面拿獎,那作品的曝光度自然會上升,說不定會借機咸魚翻身!
“鄧主任說什么話呢,我們是自愿來幫忙的。要是能找到幾個有用之才,那就不枉費大家這番心意。”
“老陳說得對,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我都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看看文章了。”
這些德高望重的前輩們被工作人員一一引了過去,按照詩歌、散文、古體詞賦以及綜合參賽組四個類別進行評審。
其中綜合參賽組是規模最為龐大的,包括了雜文、評論、隨筆這個以及小說、劇本、童話兩個小分類。
詩歌組只需要四個評委,而小說組則是需要二十個評委,哪怕詩歌組有幾萬首詩歌入選,但一部小說的文字就能抵上許多首詩歌。
陳英松坐在椅子上,他面前有一個大屏的閱讀器,作為小說組的評委,他的任務最重,因為長篇小說動輒十多二十萬字,要給出一個完整的評價來,那必須看完才行。
他可做不出那種只看個半截就給評分的事情來,那是對作者辛苦工作的不負責!
這間會議室內的老伙計挺多的,也有幾個中年的小朋友,陳英松將茶杯放好,然后認真閱讀起來。
分配在他電腦里面的小說足足有17本,也就意味著他必須要在3天時間內看完這17本長篇小說,對一個年過六旬的老年人來說是巨大的挑戰。
陳英松將老花眼鏡戴在鼻梁上,自己則是查看起這17本書的書名,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書當中選一本。
《我魂牽夢繞的故鄉》、《城北有條河》、《生為女人》、《靈魂滌蕩》、《一個九零后的獨白》、《我的學生》、《夢靨》等等名字從陳英松眼前劃過。
最終他的目光停留在末尾那本名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面,或許是當了爺爺,他還以為這是被兒童讀物,想先看了之后回家給孫子講講故事,看看少年派的漂流路上究竟發什么什么奇妙的事情。
只不過這一點開,他的臉色就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