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想法讓他惴惴不安,專門讓教授打電話過來,可別弄得最后還要補考,那臉簡直就要丟到太平洋去。
不過楊軒琮接下來的話讓他打消了跳海的沖動。
“沒什么問題,你這一科成績95分,主要是平時小組作業有點瑕疵。我打電話來主要是想問問,你那篇《萬歷十五年》有沒有后續?”
張楚長舒一口氣,他回答道:“有后續,只不過現在沒有寫出來而已。”
楊軒琮同樣有些開心,“有后續就好,我建議你一定要慢慢寫,嚴格把控質量。后面的內容如果能跟前文保持一樣的質量,那成書的話,會讓所有人都大為吃驚。你這本書擁有將學術界跟大眾聯系起來的魅力。”
這還沒完,他換了口氣之后接著說道:“《萬歷十五年》會超越你以往其余作品,它可能會是一部經典,前提是你后面的內容也都這么精彩。”
“謝謝夸獎,我會往這方面努力的!”張楚總算是知道了,楊教授竟然是專門打個電話過來夸獎、鼓勵自己,看來那本書的魅力果然不小。
楊軒琮關切的說道:“很難想象你們年輕人能寫出來這么好的作品,你有考慮過轉修歷史的想法嗎?我可以幫你聯系幾名導師。”
挖墻腳來了,能寫出這么好歷史作品的人怎么能留在中文系呢,簡直就是浪費人才!
不過張楚也有自己的考慮,自己幾斤幾兩很清楚,能寫出《萬歷十五年》來并不是因為在歷史方面有多么深的見解跟研究,于是婉言謝絕說:“楊教授,我覺得中文系挺好的,我也就是對明朝歷史比較感興趣而已。”
聽到張楚的回應之后,楊軒琮有些失望,不過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憑借這三言兩語的功夫就把別人說動。
“中文系也挺好的,看得出來你這篇作品并不是真正的論文,而是有些偏向于通俗作品。現在這個階段你就好好復習吧,等放寒假了再回去思考怎么寫后續內容。”
這同樣是張楚自己的打算,專門把元旦節之后的時間空出來,就是為了能讓自己考出理想的成績來。
反正現在又不著急出版作品,何必要寫出來呢?
更何況《萬歷十五年》后面的內容也需要他耗費精力才行,先放在一邊,等寒假到來之后再寫出來。
……
楊軒琮掛掉電話之后,他嘆息了一聲,明明是一根好苗子,可是卻沒有搶過來。
中文系那邊的系主任要是知道了,指不定會怎么想。
他進入到自己那個QQ群里面,里面那幫老伙計都在關切著最新進展。
“老楊,你電話打了嗎?”
“張楚怎么說?”
“《萬歷十五年》有后續嗎?”
“他什么時候能寫完?”
不知不覺當中,群文件的那個PDF文件下載次數已經超過了120人,很多潛水員都悄悄看過了文章,只是沒發言而已。
楊軒琮用手指顫顫巍巍的打字回答道:“電話打通了,張楚說有后續。我建議他在放寒假之后再花時間慢慢寫出來。這種好作品需要仔細打磨才行,另外大家不要隨便把這文件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