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就有人討厭,任何一本書都逃離不開被批評的命運。
《鬼吹燈》顯然不可能是例外,事實上從這書名到題材類型公布開始就備受爭議!
很多人連內容都沒有看,就在網絡上面叫囂著要封殺這本書、封殺這類型的作品,甚至上綱上線到法律、道德、文化習俗等方面。
這大概是討厭程度最深的一類人了,他們從骨子里就不喜歡盜墓小說。
另外還有一些人只是單純不喜歡張楚這個人而已,覺得他背棄了學生的職責,不好好寫書。
這部分人心里可能是羨慕嫉妒之后才發展為恨,年少成名,帥氣多金,學業有成,張楚幾乎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完美。
最后一類讀者是認真看過小說之后才在網上或者現實中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不喜歡里面的內容或者故事情節,亦或者是寫作方式等等。
越是熱門的書籍,負面評價就越多!
畢竟冷門書籍都沒幾個人看過,誰會去討厭它。
另外一小部分人大概算是粉轉黑吧,在《鬼吹燈》沒有火遍大江南北的時候相當喜歡,但發現自己這種“高逼格”的小眾愛好成為普羅大眾的話題后,他們就有一種不再優越的感覺。
看書也能看出優越感來,這就是一個鄙視鏈的問題。
……
劉飛算是《鬼吹燈》的鐵桿粉絲,一周多時間以來反復將小說看了好幾遍,恨不得去把張楚給綁架過來,讓他天天給自己寫書,一天不寫個三萬字都不讓吃飯。
可惜這一切只能是在心里面想想而已,劉飛等待后續劇情幾乎要發瘋了,后面居然還有整整七部,那得等到天荒地老才能看到吧?
他現在最喜歡的事情就是逛論壇或者微.博,看看其余人對這本書的各種解讀,有些細節或者看法讓他忍不住拍手叫絕。
但伴隨著《鬼吹燈》首周百萬的新聞被廣泛傳播之后,網絡上面的負面消息跟差評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有些評價還算是客觀,但另外有些簡直就是智障,純屬雞蛋里面挑骨頭!
這不,劉飛就看到天涯論壇上面,有人直接開帖子質疑,后面的回復幾乎也都在附和。
“狗屁不通的《鬼吹燈》科學道理”
“掏墳倒斗傳美名,摸金還靠工農兵”
“我實在不知道這本書的評價跟銷量為什么會那么高,一點都不扣人心弦,也學不到任何知識。作者避重就輕,盜墓沒寫多少,人物心理活動倒是廢話挺多。看了開篇,實在沒興趣,不想再浪費時間了!”
“《鬼吹燈》居然能有8.6分?最多6分,不能更多!”
“中國民間最喜歡的就是這類陰陽怪氣的野史逸聞,而不是什么正能量的超級英雄,這是整個民族的弊病。”
“這哪里是盜墓小說?真正的盜墓賊萬事謹慎,這倆主角毛手毛腳的。”
“內容血腥、恐怖、暴力,甚至還有點惡心,真不知道是怎么通過審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