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賺不到錢,暢銷書都賣,賣這些文藝小清新的作品實在小眾了一些。”
張楚低聲嘀咕起來,他雖然寫作圖書,但骨子里面還是一個很現實的人,達不到這么理想主義的地步。
在寸土寸金的燕大校園內保證小眾作品,失去了暢銷圖書這種真正能賺錢的渠道!
暢銷書之所以被業界那么歡迎,就是因為它能幫圖書銷售流程上面每一個環節的人都賺錢,這些錢可以被用來支付房租、人工費、水電氣費用等等。
暴殄天物,絕對是巨大的浪費!
“你在說什么?”孫瑞琪轉過頭來詢問道,他明明說要來買《萬歷十五年》,結果手上已經拿了套曾國藩全集。
“沒什么,快去買書吧,拿了我們好離開,免得在里面堵著。”
張楚此行并不準備買書,他的眼睛余光一直都盯著放有自己圖書的書架,想要看看究竟有多少人去買書。
要是這邊有可以坐下來閱讀的座位就好了,可以簡單測試一下銷量如何!
不得不說,《萬歷十五年》這種學術型的作品在野草書店算是真正放對了地方,對于搞學術研究的人來說,這種帶有學術性子的小眾書店很有用處。
光是這么一會兒時間,張楚就看到了幾個比較成熟的消費者拿著《萬歷十五年》去付錢,不知道他們究竟是老師還是研究生或者博士生。
這種小眾書店比較難得,而翰林軒就像是一個大眾書店,里面賣暢銷書、雞湯書居多,很少有專業學術作品,雙方針對的市場有很大差別。
孫瑞琪也走上前去拿了本《萬歷十五年》放在自己手上,他聳聳肩膀說道:“走,去收銀臺那邊付賬。這下買這么多書,這一個月都用不著買書了。”
然而當他拿下這本書之后,那邊相應就空蕩蕩的一片了,不知道是沒貨了,還是沒有來得及補貨。
隨后而來的一個穿著羽絨服的年輕人就用目光四處打量著,然后詢問起來:“周姐,你們這會兒有《萬歷十五年》嗎?”
看來這位一定是常客,竟然跟工作人員就認識,那位名叫周姐的工作人員無奈的搖搖頭,指著孫瑞琪說道:“那位同學拿的就是最后一本,要是著急的話,你可以去旁邊兩家書店看看,他們說不定還有。”
“謝謝周姐啊,我過去看看!”
三家書店肩并肩開在學生宿舍樓下,明明是競爭關系,但相處也算是比較融洽。
張楚等那人走了之后才自來熟的湊上去詢問道:“你好,我想問一下你們為什么這么快就把書給賣完了呢?怎么不多進兩本書?”
正在挨個補貨的周姐也沒有把張楚認出來,她用純正的京片子說道:“昨天只送來10本《萬歷十五年》,這本書賣得很火,我們老板沒有拿到貨。再說了,我們這書店能不能繼續存在還是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