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杰-夏瑪的看法代表了相當一部分頑固分子,他們覺得根本就不該由一個外國人來寫跟本國文化有關系的作品,更何況還是憑借這種文化去拿到了亞洲第一個布克獎。
“騙子!小偷!你偷走了我們的榮譽!”激進分子在網絡上面叫囂起來,恨不得把張楚抓回印度去千刀萬剮。
另外一些人同樣也都攻擊性十足,不光希望自己抵制《少年派》,還希望全體同胞都拒絕看這本書。
“不可理喻,這原本是屬于印度的榮譽,把布克獎還給我們!”
“之前我還以為是印度作家所寫的作品,沒想到竟然是中國人。他為什么能寫出這么優秀的作品來?”
“中國人根本不信神,沒有信仰。張楚不可能寫出這種以宗教為主題的小說,他們的信仰就是吃!”
“印度文化太棒了,很自豪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家里面。”
“為什么張楚把印度寫得這么好,但卻讓主角一家人移民加拿大呢?”
這群人可能連小說都沒有看,就因為一篇報道而燃起了旺盛的愛國火焰,弄得張楚像是成了全體印度人的敵人一般。
但好在腦殘畢竟是少數,還有很多人并沒有帶到溝里,另外一部分印度人并沒有被蒙蔽,反而是站在張楚這邊。
“我覺得一個外國人愿意寫我們印度的故事,這代表了對印度文化的認可。證明我們的文化其實是很吸引他的,這應該是件好事兒!”
“或許我們應該感謝張楚,感謝他幫助印度文化在全球范圍內傳播。”
“是哪里來的自信,如果張楚不寫少年派,我們本土的作家就能拿到布克獎?”
“我愛死了這本小說,不關心作者究竟是哪個國家的!”
“我覺得這算不上是文化竊賊,他并沒有把印度文化說成是中國文化,我覺得應該算是文化宣傳才對。”
印度人口那么多,還沒等他們一致對外,就已經先在內部轟轟烈烈的吵了起來。
有爭議之后就有了曝光度,這場關于張楚究竟是不是印度文化的爭論直接從網絡上面延伸到了線下。
不光是同事、朋友之間討論,還有社會專家、文化專家、文學家、書評家在發稿探討,甚至連電視節目也有相關話題!
這甚至比之前《少年派》拿到布克獎的關注度還要高,連帶著它的銷量像是坐上了火箭一般嗖嗖嗖的往上漲。
這肯定算是意外之喜!
……
張楚看到印媒的報道后頗有點哭笑不得,這文化竊賊的帽子蓋下來還真有些承擔不起。
他并沒有將印度的文化據為己有,也沒有宣揚過這方面的事情,只不過是不想破壞原著而已。
如果說是文字竊賊的話,他只有承認下來,因為這是事實。不管里面加了多少自己的理解,他本質上就是一個文抄公,張楚從來都沒有否認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