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太會折騰的老板是什么體驗?
周康匿名在知乎上面回答了這個問題,只有簡單兩個字心累,但卻得到了眾多網友的贊同,簡直就是身心俱疲。
老板一句話,員工跑斷腿忙斷手加班加點都得熬夜完成。
現在翰林文化傳媒還在熱火朝天的在做《悟空傳》的圖書、周邊銷售,本來人手就不夠,現在居然還想收購一家漫畫雜志,簡直就是亂來!
葉淑梅揉了揉腦袋,她露出一絲苦笑:“老板還真是想到一出是一出,改天不會讓我們去收購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吧?”
“等他賺足了錢,說不定會這么做。”周康顯然非常了解張楚的性格,“如果有一天他收購一家VR游戲公司我都不會有半點驚訝。”
“說真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本來就可以放在雜志上面連載,很多學生都不怎么喜歡在網上看漫畫,都是買雜志。那些漫畫雜志銷量都還挺好的,我以前的公司里面就有專門的漫畫部門。”
在擔任翰林文化傳媒總經理之前,葉淑梅是一家大型出版集團的中層領導,漫畫當然是其中的重要支撐,對這些銷量也有所耳聞。
國內動漫雜志大致分為兩種,原創雜志跟資訊雜志,它們在讀者、內容甚至認識上面都有區別,靈動漫畫就是即將破產的原創類雜志。
“電子單行本銷量在去年首次超過紙本,正式進入大電子時代,但是電子版漫畫雜志卻沒有做起來,依舊是紙質版雜志銷量占據主要部分。”
在漫畫界,這些漫畫作品通常是先在雜志上面進行連載,如果受歡迎就會繼續連載下去成為長篇。
當連載量夠出單行本的時候,出版社就會出單行本,也就是我們日常看到的漫畫書。
周康低聲嘀咕道:“這漫畫市場還真有些奇葩,單行本買電子版的,連載雜志卻喜歡紙質版。搞這種雜志完全就是賠本賺吆喝吧,都快要破產的雜志社買來肯定得往里面投錢,短期內都看不到什么收益。”
“現在如果是作者的話,其實只有能連載上作品,不管在哪個平臺都能慢慢活下去,甚至活得挺不錯。但漫畫雜志可以說是賣多少賠多少,單靠賣雜志來賺錢,至少得賣出去十萬甚至二十萬冊才行。”
周康跟葉淑梅都曾經是出版界的人士,他們倆對雜志的了解比其余人都要高得多。
承擔宣傳功能的雜志成本其實很高,如果印刷之后賣不出去五成以上的雜志,如果實際銷量達不到十萬冊,那么印刷、物流、稿費、人力成本肯定會賠進去。
漫畫的贏利點還是在周邊產品,或者叫做版權開發,比如單行本、移動電子閱讀、周邊商品、動畫改編、形象授權等等。
放眼整個漫畫行業,比較靠譜的賺錢漫畫雜志,其實最后盈利點都是在版權開發上面。
現在發行量最大的是《知音漫客》,月發行量屢創新高,前年月平均發行量只有500萬冊,去年的數據就已經來到了700萬冊,今年估計還能往上沖一沖!
另外幾種發行量比較大的動漫期刊還有《漫畫party》、《神漫》、《漫畫世界》、《漫友》、《最漫畫》、《颯漫畫》等等,曾經如同雨后春筍般創辦的漫畫原創雜志已經倒閉了不少,讀者幾乎都是朝著這些大型雜志聚攏。
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市場逐漸將《靈動漫畫》這種沒實力保證的小雜志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