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的特點就在于靈活性非常強,可能一天兩天就能寫完,這樣顯然更加符合張楚目前的狀況。
許多精彩的作品都是短篇構成的,他此前并沒有想過要寫這個。
“短篇寫什么題材的比較好呢?”
張楚靠在椅背上,雙眼盯著屏幕微微發呆。
或許短篇就可以給他一個嘗試新類型的機會!
就算他寫了這么多本書,但還是有些類型沒有涉及到,比如科幻。
俗話說船小好調頭,用這種短篇來作為嘗試的載體也未嘗不可。
說實話,他其實個人還是非常喜歡科幻電影、科幻類劇集跟的,只不過在國內科幻并不算特別流行。
現在找準方向之后,張楚開始摩拳擦掌起來,他對這個新鮮的類型充滿期待。
“估計發出去的話,那些讀者還會驚嘆兩聲,原來張楚還會寫科幻!”
長期以來,科幻一直都被分為硬科幻和軟科幻。
而那些硬科幻的作家跟讀者們似乎總是看不起軟科幻,覺得那個類型應該被劃分出去,不應該叫做科幻。
這里面科學技術跟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所涉及的題材大多數都是軟科學或者人文學科,比如哲學、心理學、政治學或者社會學等等。
具備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較注重科學上面的依據,對科幻因素的描述與解釋也比較詳盡,這會讓讀者忍不住信以為真!
顯然張楚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哪怕他高中時候學的理科,但到了大學毫不猶豫的棄理從文。
像他這樣沒有經過專業理工方面訓練的人,在描寫科技內容的時候就會避重就輕,盡量以故事情節、寓意、人物性格取勝。
不論是硬科幻還是軟科幻,歸根結底都是而已,所以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并不是說在里面塞進去很多科學知識,讀者就一定會喜歡,那也要巧妙的跟劇情融合才行。
揚長避短是每個作家都必須要考慮到的問題,要是傻乎乎的自曝其短,真就是智商有問題了!
比如人物形象描寫不好的人就得盡量避免在人物上面多花筆墨,在人物關系上把握不佳的就少寫點人物關系,氣氛烘托方面不擅長就避開點。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時候就會是一本書評價不好的根源。
當然,有時候正確認識到了這些短板,那得努力去想辦法提升。
硬科幻是寫不來了,那么張楚的目標就只能放在軟科幻上。
軟科幻的內容也非常寬,他在腦海中認真思索著,要想吸引人的話,得寫個什么樣的故事。
現在熱門的元素有很多,隨便找個突破口都可以。
這時候張楚腦袋里面想起了在寵物醫院看到的東西,人工智能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