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一直都是科幻的熱門元素,比如反烏托邦、太空歌劇以及賽博朋克。
當計算機和機器能夠學習、自我教育和教授他人,并且表達出道德性,還能理解和展示人類情感中的愛、憤怒和恐懼,這些都是矛盾沖突。
在早期的科幻中,很多作家都是對人工智能采取否定的態度或者是作為反面角色出現。
從最初的《弗蘭克斯坦》,到《鐘樓》里面智能人偶殺死了自己的制造者,再到法國作家維里耶的《未來夏娃》里將愛迪生描述為詭異的發明家,為好友制造了一個與真人女性極其相似的智能機器人哈德莉。
此后越來越多的科幻作家將人工智能加入到自己的作品里面,甚至衍生到電影電視劇中。
《終結者》、《黑客帝國》就是人工智能危險論的最大簇擁者。
盡管有不少作家把人工智能視為人類生存的威脅,但同時也有很多人并不認可這種悲觀的預測,他們更加愿意將作品中的人工智能描述為人類的得力助手,以服務人類為主旨。
大名鼎鼎的機器人三大定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寫出來的。
張楚記憶里關于人工智能的優秀作品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安德的游戲》、《海伯利安》、《太空漫游》系列、《牛頓覺醒》、《嚴厲的月亮》等等。
他想要寫一篇比較溫情的短篇,這些都是長篇,而且有些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了!
除非他能跑去修改時間線,否則其中某部分作品就不能寫。
“干脆在系統的場外求助功能上地球那邊搜索看看,有沒有什么合適的短篇吧。”
系統的聲望值一直都是有增無減,所以花費起來根本不覺得心疼。
張楚在救世主系統里面搜索了個“人工智能科幻”兩個關鍵詞進去。
結果排在搜索結果最上端的竟然是一部叫做《去年整個夏天的超級玩具》!
“這系統是不是壞了?這搜出來的是什么鬼名堂?”
張楚根本就沒聽說過這個書名,一眼看起來就不怎么靠譜。
正當他打算重新搜索的時候,系統卻鬼神使差的將這則的百科打開來。
【布萊恩-W-阿迪斯發表于1969年的短篇科幻,2由斯坦利-庫布里克改編為科幻電影《人工智能》的劇本,最終該片由斯皮爾伯格指導!】
看到電影的名字之后,張楚才恍然大悟過來,原來是那部電影!
在他還年幼的時候就曾經在央視電影頻道看過好幾次,電影的故事大概就是一個小機器人為了尋找養母,為了讓自己變成真正的人類小孩,“讓媽媽愛我”成為機器人小孩跋山涉水、跨越重重危機的唯一目標。
整個故事里面并沒有太過于凌厲,而是有著溫情的外沙,就像一塊酒心巧克力,醇美而意味深長。
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這部電影所感動,被小機器人大衛這個跨越了數千年的等待所感動。
當影片最后克隆出來只有一天時間的媽媽再次出現的時候,那場景無比感人。
“就是這個故事,帶有理解跟愛主題的人工智能!”張楚慶幸自己沒有把這個頁面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