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另外一端的美國正迎來了黎明。
紐約冬天的雪在陽光照耀下開始融化,但街道上的行人一個個都穿得很厚,圍巾大衣帽子,御寒裝備一個也不少。
亞當將身上并不存在的雪花抖了抖,大廈里面的空調溫度很高,讓他差點就開始流汗。
“威爾遜先生,請跟我來。”
前臺穿著女士西裝的混血美女將亞當引到了電梯門口,叮囑著說道:“貝先生已經在上面等你了。”
“謝謝。”亞當很有禮貌的露出微笑。
他對于這個傳奇的建筑事務所非常好奇,但目前看起來似乎跟普通的美國公司沒有太大的區別。
作為《今日美國》的記者,亞當這一次來就是為了采訪貝津銘先生的兩個兒子。
原本他的目標是采訪貝津銘老先生的人,但人家已經一百來歲,目前已經謝絕了任何社會活動,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貝氏建筑事務所就是由貝津銘的兩個兒子在1992年創立的,目前負責設計了許多大項目。
貝津銘雖然取得了美國國籍,但實際上卻是很傳統的人,給三個兒子取名都很中國,分別叫定中、建中、禮中。
這三個兒子都子承父業,已經去世的長子貝定中是城市規劃師,今天要采訪的就是貝建中跟貝禮中。
亞當在心里面認真回顧了一下這兩人復雜的全名,“ChienChung(建中)、LiChung(禮中),聽起來挺有趣的。”
大概是由于這兩人的名字太過于拗口,在熟悉他們的建筑圈內,這兩個人的大名反而被提及得不多。
反倒是小時候父母對他們的昵稱成為了廣為人知的標簽!
在美國乃至全球建筑設計圈內,你可以不知道ChienChung是誰,但肯定會知道Didi(弟弟)和Sandi(三弟)是誰。
把昵稱混成了大名,大概中國人聽了外國人如何稱呼這兩位六七十歲老人的名字之后都會忍不住笑起來,完全是占這兩位老人的便宜嘛!
全世界都稱呼他們叫弟弟跟三弟。
既然要采訪他們,亞當自然也是準備充分,所以才會專門去查這兩個名字背后的故事。
亞當原本以為這兩位建筑設計師都會是那種典型的中國人,可接觸之后才發現哪怕他們謙遜、溫和、有禮,但說話與思考的方式卻是純正的美國人,那口音比他這個祖輩五代都是美國人的美國人還要正宗!
“貝津銘先生已經過了一百歲生日,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如何?”
《今日美國》本來就是沖著貝津銘而來,就算貝建中跟貝禮中在建筑圈有不小名氣,但距離他們老爸還差得很遠。
面對亞當的這個問題,貝建中一點也不驚訝,這顯然是個必問的問題。
“他的身體還好,不過畢竟是百歲老人了,即便還可以走路,但也走不了太多。我們每周都會去看望父親,他的狀態還好。”
話題放在貝津銘身上之后就很難再轉移開來了,從兒子的角度看待父親,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的父親。
亞當結合當下的熱點,追問道:“當初貝老先生在設計盧浮宮前那座玻璃金字塔的時候,你們也在設計團隊里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