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重心放在電影上面的他并不知道張楚何時發布了新書。
“當然不用擔心,這么多人,真的是有點厲害!”
王博將相機拿出來拍了幾張遠景之后又提步朝前面走去,他打算隔近點拍,順便聽聽這些人在聊什么。
如果可以的話,他也想買一本書拿去簽名,這可比買什么紀念品要強得多!
每年都來戛納已經沒有新鮮感,不過買本簽名新書回去給兒子,那小子絕對會高興得發瘋。
只不過王博擔心的是這里并沒有中文版,如果全是英文版的話,自己兒子有心思看進去嗎?
薛輝季被這么一提醒之后也發現自己問了個傻瓜問題。
有信心來戛納電影節這邊開新書發布會,完全就是文學圈入侵到電影圈的領域里面來,只有在兩邊都掌握到平衡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還真是不可思議,他應該是第一個來戛納搞簽售的吧?這倒是條新聞標題思路。”
同樣的事情,給它加個不一樣的標題進去,點擊量就有很大的差別,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標題黨的誕生。
《張楚戛納簽售會火爆》與《歷史首次!張楚又在戛納電影節拿下了一個記錄!》
這兩個新聞標題哪一個能吸引網友們的點擊自然不言而喻。
雖然《看電影》是主要針對電影類的雜志,但他們的官方微.博并不介意蹭一蹭張楚的熱度來完成KPI。
張楚的大名可是全球聞名,在大明星沒有出現的上午,《魔戒》簽售會吸引的記者數量說不定比讀者數量還多!
伴隨著時間的臨近,越來越多路人在好奇,那邊究竟什么情況。
他們只是看到人很多,想要過去湊湊熱鬧。
看熱鬧是整個人類的天性,并不是某一個民族獨有的。
“怎么還不出來?”
“你們在看什么,那邊發生了什么?”
“看起來他們好像在等人,或許是位大明星。”
“我們過去看看吧。”
“原來是這樣!這是我聽說過一個作家的簽售會!”
“他寫過什么作品?我好像沒看過他的作品。”
“你忘記圣誕節的時候,我送你的那本《達芬奇密碼》了嗎?這就是他寫的啊!”
“不會吧!他新書是什么,我們快去排隊吧!”
杰西卡跟男朋友霍華德是專門來戛納旅游的,倆人都是藝術電影愛好者,等戛納電影節之后還會去歐洲大陸玩半個月。
大好時光肯定不愿意在賓館酒店度過,于是便迎著朝陽在戛納海灘上面拍了許多照片。
現在杰西卡還穿著件白裙光著腳站在街道上,硬是拉著男朋友一起排隊等著簽售。
原本布萊爾以為一開始有一百個人就差不多了,現在看起來現場起碼有三百多人,而且遠處還有不少人在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