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將剛剛寫出來的幾百字反復閱讀了幾遍,然后用手狠狠拍了腦袋兩下,將它們給刪除掉。
這寫出來的內容并不能讓他滿意,無法展現出來戰爭場面的殘酷。
在托爾金的小說里面,對話占據了主要內容,幾乎翻來覆去都是對話。
而在彼得-約翰遜的電影里面則是被改編了許多劇情,包括現在張楚正在寫作的情節。
當帕蘭諾平原失守,剛鐸的攝政王認為不應該放棄外圍防守,因此不顧戰爭形勢派小兒子法拉墨去率領騎士們去攻打已經被魔多半獸人軍隊占領的淪陷區!
這無異于是以卵擊石,是一場真正的死亡沖鋒!
這里沒有直接的戰爭場面描寫,張楚打算從側面寫城里的普通居民為軍隊送行的場景,用這種方式來預示勇士們的結局。
最重要的是甘道夫讓皮聘去偷偷點燃烽火臺的舉動其實是電影編劇們自己的改編,在托爾金的小說之中是剛鐸的攝政王朝洛汗派出了使者求援。
而那位使者也將消息傳給了洛汗的國王,只不過他在回剛鐸的時候被殺,所以才導致攝政王其實并不知道洛汗國王召集大軍前來救援的消息。
這兩個版本的差異很大,為了故事戲劇性更強,張楚在寫書的時候并沒有采用托爾金老先生的版本,而是采用了“烽火戲諸侯”的版本。
不能說哪種設定更好,只能說張楚個人比較傾向于電影版的設定。
小說里面的攝政王其實是一代明君,只不過在電影里面被塑造成了一個昏君!
他是把小說跟電影結合起來,然后再用自己的話描述書寫。
這樣的好處就在于有足夠的參考。
不過這也是個壞處。
有參考之后才會發現,原來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距離理想水平還差一截,所以就要時不時刪除推翻重寫,無形之中增加了工作量!
張楚算是個完美主義者,既然《魔戒》都已經寫到了第三部,那就要把最后這一部寫好,寫成一個讓大家都滿意的作品來。
正當他沉浸在鍵盤的敲擊聲中時,微信電腦端這邊突然跳出來提示音,有好幾條新的消息出來。
“誰啊,都晚上九點多了還給我發消息。”張楚并沒有理會,打算趁思路通暢的時候一口氣寫完再說。
一個個文字從他的指縫間流淌而出,剛剛在這里被卡了很久,總算是能有一些能讓自己滿意的內容!
五百字,一千字,雙手一直都沒有停下來。
全神貫注開始寫作就是這樣,時間過得飛快,字數的增長也讓人欣喜。
直到他將稿子保存好之后,才打開微信的客戶端,看看那跳動的消息提醒里面究竟是誰。
軟件顯示在四十多分鐘前,這位經紀人給張楚發了三條語音消息。
“剛剛在微.博看見你發的那副畫了,如果你全部都已經畫出來的話,可以把這些圖片拿給公司這邊作為周邊產品進行推廣,甚至還能做成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