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出去的獎就是潑出去的水,想要收回去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張楚只能照單全收。
“恭喜你啊,又拿到了一個重量級的獎項,這說明國外那些人都很看好你的潛力,覺得你以后能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電話里面,顧新學由衷地祝賀著,他也是在看過新聞之后才知道今年卡夫卡文學獎的歸屬。
作者拿到的獎項越多,出版公司當然是越開心,這就是再好不過的宣傳方式。
張楚靠在陽臺的玻璃門上望著窗外燦爛燈火,搖搖頭說道:“未來的事情誰能說得準,諾貝爾太難了。蘭登書屋可比你們積極得多,都幫我公關來這么多獎,你們在國內也得發發力啊!”
任何一個獎都得進行適當公關才行,必須要讓評委或者評審們知道有這樣一個作者或者這樣一本書。
明明布克獎、龔古爾獎、卡夫卡文學獎、美國國家圖書館獎都已經陸續被攻破,可是在國內那些文學獎卻幾乎都沒有他的名字。
顧新學一陣苦笑,“其實你應該也很清楚吧,你的書在國內越暢銷,獲獎的希望就越小,那些評委們是不會輕易讓你的作品拿獎的。”
每個文學獎都標榜公開、公平、公正,但其實潛規則非常明顯,比如矛盾文學獎就號稱是文學家們的養老院,專門把那些早就有資格獲得茅獎的作家給推上來。
雖然現在這些作家參評的作品有失水準,但他以前寫過好作品嘛,說不定以后還能獲得更高獎呢!如果不先下手把他搞定,萬一又跟莫言一樣獲得諾獎,那多讓中國文壇沒面子啊!
只是這樣一來,茅盾文學獎究竟是在評選什么,讓人感到無比困惑。
說它是評選申報作品吧,可是這些申報作品并非優秀之作。說它是評選某個作家的歷史成就吧,但制定優秀規則的人并沒有落實成為條文,只能演變為潛規則。
多年媳婦熬成婆,國內那么多作家都在排隊,從烏黑頭發一直排到頭發雪白!
誰都知道這些文學獎的評選里面有貓膩,只不過一般人都拿不出可靠的拯救。若是說沒有貓膩,恐怕沒有人相信。
一位大膽無比的詩人就曾經在微.博里面發言,說魯迅文學獎是可以用錢買的,不少魯獎得主是用錢買來的,還有一些是謀劃來的。跑獎,是作協體制內作家的人生大事!
國內國外的文學獎其實本質上都差不多,但國外那些獎項并不排斥作品暢銷,甚至那還是一個加分項。
但國內的評委們就會把暢銷作品看做是一個扣分項,越是暢銷的作品似乎越是缺乏文學性跟人文關懷,有種欲蓋彌彰的歧視。
因此張楚的這些作品在國內雖然叫好聲不斷,但知名的文學獎都沒有拿到過,稍微有名點的還是京東文學獎。
這個獎雖然名氣不算大,但代表了京東圖書這個大型書店的態度,還有足足20萬人民幣的獎勵。
如果他愿意去這些圈子里面活動活動,說不定能慢慢拿到幾個獎,但關鍵在于張楚幾乎不混任何作家圈,勢單力薄!
顧新學感受到了沉默,他對著手機說道:“別說這些事情了,你現在是人生贏家,評委們羨慕都還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