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講訴的故事包羅萬象,它既是許多小說的縮影,同時也是對這些小說的多重詮釋。
那只孟加拉虎可能象征著上帝,也可能是派性格某些方面的象征,又或者是鞭策派生存下來的動力,當然還可能真的就只是一只老虎。
郭薇看了看手卡道:“電影里面,派問了東瀛調查員一個問題,是有動物角色的故事好,還是沒有動物角色的故事好呢?那張楚老師,您會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呢?”
對于一部能引起觀眾們熱議的影片而言,由官方給定一個標準答案肯定不行,那會影響大家討論的熱情。
因此張楚笑道:“有些人因為下雨是因為積雨云相撞形成的,而另外一些人則是認為上帝或者龍王爺發怒了。并不在于哪個故事是真的,都可以是真的,關鍵在于觀眾們自己愿意相信哪一個說法!”
滴水不漏,根本不給主持人做文章的機會。
好在電影頻道的工作人員都非常大氣,并不會跟其余八卦記者一樣小家子氣,郭薇見狀便轉移話題,“看得出來你對小說改編非常擅長,你覺得有什么秘訣嗎?”
“改編其實是一門很微妙的藝術,必須找到一種恰當的方式來表達小說里面的精髓,并且依靠它推動情節發展,引導觀眾們親身經歷角色的情感變化過程。我記得在少年派的電影里有這樣一句話,‘語言和形式生生不息、沒完沒了,正如我那荒謬的綽號一樣。’這就跟接下來場景的對比埋下了伏筆。被困在太平洋上面那艘小船的派在日記里面寫著語言是他唯一想要留住的東西。然后我們可以看到他的那支鉛筆被用得越來越短,最后甚至不能寫字。這些地方就是他內心發生的變化。”
張楚滔滔不絕的講訴著自己的理解,在電影中忠實原著并不是簡單的將各個章節都改寫成為電影場景,而是需要在原著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擴展,喚醒觀眾們在閱讀小說時候獲得的感悟。
雖然播出的時候只有十分鐘,但錄制起來卻多達一個小時,這樣中間會有不少內容都不能播出去,實屬遺憾!
“感謝張楚今天給我們分享少年派的幕后內容,也祝愿你在接下來的頒獎季上面有所收獲。”
這邊郭薇剛剛結尾,導演就迫不及待地喊了一聲:“停,大家可以收工了!”
收工、下班、放學、散會估計是人們最喜歡聽到的詞語,當工作人員上前將他襯衫衣領上的袖珍麥克風取下之后張楚沖著四面道:“大家辛苦了,抱歉將大家時間留到現在。”
以前的電影全解碼欄目是在上午錄制,工作人員們下午就輕松得多。
這時候,有人突然遞過來《萬歷十五年》,同時有些羞澀地說道:“張老師,我特別喜歡你的作品,你要是能多寫點歷史方面的書就好了。”
張楚這種情況遇到得很多,已經有些見怪不怪,他一邊簽名一邊解釋道:“最近我在微.博上面連載另外一本歷史方面的書,叫做《明朝那些事兒》。你可以去看看,說不定會喜歡。”
“專門注冊了一個賬號來看,只不過你每天更新得太慢了,現在都還沒有把洪武大帝的內容給寫完,整個明朝不知道更要寫多久。”
這并不是偶爾一個讀者的反映,其余人也都覺得朱元璋的篇幅占據了太多太多,連載了快三周時間都還在講他,講到崇禎的時候怕不是幾年時間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