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重來,主人公都精心設計,但卻因為另外的小事而突然變得無法控制,朝著瘋狂的方向去發展。
《蝴蝶效應》在世界影壇都算是科幻經典,多次回檔多次改變,而導演剪輯版的結局更是被影迷們津津樂道。
已經回到過去六次的伊萬決定自己結束這一切,他用雙手掐住了臍帶,結束了自己剛要開始的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結局被廣大影迷們奉為是最合適的,跟影片前面的劇情還有伏筆息息相關。
比如伊萬母親前兩次懷孕都流產是死胎,而第三次也就是懷了伊萬的最后又變成了死胎,這讓人們不得不好奇,難道前面兩個孩子也都是穿越回到母親的肚子里面將自己給殺死了嗎?
原本就是經典的作品,在這些結局的幫助下直接就封神!
足夠燒腦,足夠經典,而且還能引發讀者跟書評人的討論熱潮,非常符合他們現在的需求。
唯一的缺點就在于這是電影,并不是小說。
張楚要寫的話,那他就只能自己在電影劇本的框架之下進行創作,難度會大一些,不過也有挑戰。
另外一部《云圖》就曾經在英國一項涉及五千多人的讀者閱讀習慣調查中被高票選為“十大最難讀完的小說”第五名。
所謂的名著就是指從小就知道自己應該看,但人人都覺得將來會看,但其實大多數人都沒看的東西。
剛開始出版的時候,出版商在《云圖》上面貼的標簽還是一個集科幻、推理、探險于一體的小說。
這部作品顛覆了以往小說的形式,結構上面絕對能擔得起“神作”的大名!
小說的故事分成了六個部分,分別發生在1850年、1936年、1975年以及二十一世紀初、克隆人隨處可見的明天、人類大毀滅之后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六個故事分別采用了六種不同體裁的類型,有日記、書信、第三人稱小說、自傳、審訊紀錄以及個人口述等類型。
更可怕的是,每一部分的文字風格也各不相同!
比如在1850年的故事里面就用了咬文嚼字的舊式風格,在本世紀初的故事里面用簡潔直白的當代風格,而未來就是那種味同嚼蠟的機械、枯燥文字。
讀者們可以在這一本書里面就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文字風格,或許還會認為是六個作家寫出來的東西拼湊在了一起。
語言風格只是點綴,最驚艷的就是這六個故事的講訴順序,每個故事講到一半就被暫停,然后又按照與原來相反的順序被補充完整。
簡單來說,這部小說呈現的故事就是1-2-3-4-5-6-5-4-3-2-1的奇異結構!
寫作方式跟敘事方式都非常另類,讀起來自然就有些燒腦,成為高難度讀物。
上輩子張楚家開書店的時候,就有顧客買了《云圖》實體書之后回家發現中間有句子莫名其妙斷了,跟后文怎么都聯系不起來,氣得直接就找到書店這邊要求退貨。
最終還是在張楚的劇透講解之下,那名顧客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高高興興拿著書離開。
其實這就像是坐過山車,在坐上去之前讀者們會猶豫不決,但到了最后停下來的時候,卻又成為他們難忘的一次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