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0局考算盤還狠,那個起碼告訴對錯,錯哪兒自己掂量。
這個……還得煉心,交完卷之后還更煎熬。
宣讀完規則,幕布揭開,考試開始。
墨斗9道題都掃了一遍。
一個比一個復雜。
算盤題那些賬目都是名目繁多、而且依然是進出雙賬。
后面的那兩種,難度也都不低,而且步驟相當繁瑣,給的限制條件極多、所有條件都要達到,多一個條件就是多一到工序。
既然如此,策略就很明確了。
這種計時類型的考試,關鍵是要放平心態。
可以搶——前提是可以確保對。
現在題目這么繁瑣,再去搶,就是愚者之所為了。
一定要穩。
相對而言,最不容易出錯的,當然是算盤題。
這東西,最大的難點,不在于手速,而在于……眼睛。
給的是題板,并非考卷。
如此一來,算一個就得掃一眼、而且數據太長了得往下拉,很容易出問題。
別人容易出問題,墨斗不會。
不是說他平時多細心,而在于他休息得好。
不管是預賽當時還是比完了之后去釣魚,他休息的時間那可是相當長的。
而且這段時間他也沒有跟誰長時間探討過什么問題,涂山那邊有情報匯報他都給推到了晚上——反正只是簡單的匯報,他們也說沒出問題嘛。
現在他的精神狀態,是相當好的,只有3個題目,粗略一拉,每一題也就1000條數據,加起來3000個,能有多難?
反正手上算盤多,往下拉的時候把剛才算完的最后兩三個數都定好了,完全可以排除記錯的可能。
當然,光是這樣穩,不見得能贏。
左右互搏就好了。
拿了這么多算盤,也該發揮一下,物盡其用嘛,不然人家算盤也會沮喪的。
5根算盤依次擺好,左右各擺3行2列的6根、累計12根,正面擺3根。
正面那幾根,是用來計數定點的,真正用到的,是左右那兩個算盤組。
一行一題,初見+驗算一遍一列,一邊進項、另一邊出項。
看哪邊數據多嘛,墨斗是右撇子,數據多的到右邊去算,少的放左邊。
每個算盤是哪道題的哪一趟,給安排個清清楚楚,打完之后拿張紙蓋住,按題目順序走,第1遍算完再來驗算,這樣前一趟的運算過程忘得就差不多——出錯都是連續的,記憶猶新的時候,前一次錯哪兒下一次依然會錯在那兒,這也是種慣性。
要真出了差錯、那也是墨斗實力不濟,他當然會認。
但這種本身可以避免的低級錯誤當然不能置若罔聞。
算盤大陣擺好,深呼吸一口后,墨斗開始了操作。
雙手算盤,平時沒誰去操作。
但其實很簡單,打字大家都用雙手,有誰覺得會有難度?
算盤還更簡單,打字的話雙手26個字母+空格+標點,30多個按鍵,算盤需要撥多少個?
這都是“賬目”,戰國時期難不成還有1000多萬的流水?
充其量也就那么幾兩銀子,按銅板至多4位數的買***打字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