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想在大江大浪中行船,船槳位置必須拔高,如此一來力矩就會變得很大,浪費木材不說力量傳導效率也會變得超級低。
這個要解決起來……也不算非常麻煩,用外掛“水車”嘛。
葉片做成船槳形,像輪胎一樣一直轉,往后劃水、帶動船體前進。
難點在轉彎,為了保證防水效果這個水車船槳必須整體都在外面,和內部最好是不要有直接溝通,如此一來,內丹“電池”肯定也是孤懸在外,沒法通過停止單側動力做到轉彎——總不可能安排一個玩家一直掛在外面吧?
必須做一個尾櫓,小船一個就夠,大船可能得連著擺四五個,要不然對船尾水體流動方向起不到多大擾動效果。
那么具體是做幾個呢?
少了沒用,多了浪費材料不說、到時候拖著一個大大的尾巴反倒拖慢行船速度。
查了一下chang江下游歷年水文狀況,左手尺子右手秒表模擬了一下,換過四五個模組,最終確定大概一組做四個就行了,多了也不會更順暢。
這個姑且算是解決了吧——沒實際下水光靠荷花池墨斗心里還真是虛得要死。
到時候多做幾種出來咯,先開出去到云夢澤轉一圈試一下,究竟哪種更好到時候再說。
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暗礁。
這可不比南野到涂山那條“小溪”,不要說暗礁,到時候水下魚群沖撞都要考慮。
墨斗不清楚系統會不會做“魚群回游產卵”這個系統,如果有,到時候一整片上百萬條魚直勾勾撞上來,木質船體能能不能抗住?
想來想去,否掉了無數個方案,墨斗感覺……
只能從預警機制上想辦法,做“船團”,貨船放在后面,前面安排一艘經得住考驗的引導船。
魚群再蠢總不可能一條線上連撞兩次吧?
暗礁再狠總不可能跟著船跑吧?我知道你這兒有“貨”,轉彎繞過去就是了。
這個解決方案比較愚蠢,但真想不到更好的了。
總不可能拿鋼材包一整塊到船底咯,先不說浮力問題,單說天氣,要真這么弄,再好的避雷針都沒用,雷只要劈到江面貨船肯定遭殃。
引導船船體要加固一下,鑄鐵就算了,體型太大找不到那么大爐子。
最好的肯定是橡膠、內層用些硬度比較高的石材比如說大理石打造“骨架”,可惜國服沒有橡膠,畢竟是溫帶,刷不出棕櫚樹種子。
當然同樣也找不到天然海綿。
那就只能用點其他東西了。
能想到的,暫時也就琥珀和皮革。
可能得在皮革上做點兒文章,大不了多蓋幾層咯。
做船團還有個好處,到時候萬一這艘船壞了、直接江面換貨嘛,壞了的拉到前面去當引導,簡單得很。
這么做,缺點顯而易見,成本。
就當是交點兒學費唄,反正也不可能長期用,到時候看看其他城市有沒有天然海綿,弄點兒回來人工養殖唄。
這個招兒也就臨時用用,如果海運跑商生意真能做起來,多跑幾趟、大概知道暗礁位置了,后面其實也就不怎么需要了,第一趟稍微花點兒錢也沒那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