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辦呢?
要么經濟戰、要么文化戰。
經濟戰很簡單,砸錢嘛,或者隨便羅織幾個類似于“反傾銷”之類的借口——有些國家連借口都懶得找,估計也是覺得實在站不住腳吧,索性明著來我就是要搞你;
把對方一些支柱行業弄死,這樣他就沒有實力再跟自己競爭了,兵不血刃;
很直接、成本也很大,故意難度比較大。
文化戰相對而言成本就比較低了,常見的有兩種手段,要么“同化”、要么“挑撥”。
所謂“同化”,好比如說,某些國家,電影產業發達,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大量擁躉,
怎么來的?
砸錢出來的咯。
拍電影嘛,講難聽點兒,只要愿意出錢,一定能排出效果爆炸、吸粉無數的電影——特別是科幻類型;
大家看電影就圖個場面嘛,一看,哇、這特效?這爆炸?這世界觀?
太nb了!
其實全扯淡,講難聽了,只要愿意砸錢,換任何一個國家都能做出這種東西。
特效有什么難的?一幀一幀修圖、一秒20萬,120分鐘下來也就14個億,得勁砸,不會比那個差。
電影本身就是無數張連續圖片構成的嘛,所謂特效,說白了就是ps嘛。
就在這些電影中,這個國家就可以植入一些他們想灌輸給其他民族的“思想”。
其實是件很悲哀的事,特比是二三十年前的時候;
那個時候的國產電影行業,講難聽點兒,能“走出國門”的,有一個共性……
故事所描繪的,都是說怎么怎么落后、怎么怎么愚昧,各種丑的惡的,看完之后人人高呼“發人深省”。
為什么那種片子在那個時候會大行其道?
在國外能拿獎嘛。
甚至有些其實不怎么樣的二流電影,只要拍的確實是這種落后和丑陋,國外的電影節就是給你獎,就是會給你這些主演安排拍我這種“大片”的機會。
然后他們自己拍的片子,又說自己多么多么好,一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長期受這種情況影響,被文化輸入的這一方民眾漸漸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絕對對方什么都是香的、自己什么都是臭的,久而久之,就從思想上被“同化”了。
上兵伐謀,這就是一種上兵伐謀的手段。
悲哀的一點在于,這種情況現在依然是存在的,隨便去大街上拎幾個年輕人,問他們知不知道諸如吸血鬼、克蘇魯、狼人之類的西方奇幻,搞不好受采訪的路人懂得比記者都多;
問起他們本國歷史?
講難聽了,除了《西游記》,國人對自己國家的神話故事還有多少了解?
最多盤古、女媧咯?山海經那么多神獸妖物,隨便拎一個出來,別說寫、很多人念都不知道該怎么念。
然后對吸血鬼、狼人這種外來妖怪了解得倒是挺清楚。
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但好消息也有。
某個常年以來花大力氣搞“文化入侵”的國家,其某個先鋒兵——也是砸錢類型的特效電影,在全球范圍內幾乎所有市場都斬獲了票房頭名,唯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