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火的時候應該是在03年左右——動畫最**嘛,主要收割的是小學生的錢包,那個年頭的10歲學生,到15年的時候大致是22歲,正好是大學畢業開始工作的節點。
剛開始工作,還不穩定,房租、生活費這些東西壓著,很多喜歡的東西不是說買就能買的,銷量必然下滑。
與之相似的還有一個例子,足球。
某聯賽,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達到巔峰,強隊如林、世界上最優秀的球員都在里面,有“小世界杯”之稱,正好就在那個年代國內電視臺開始足球轉播,該聯賽借此機會在國內培養了一大批“狂熱死忠”,后面也是大概2010年左右關注度開始逐漸降——也跟他們國內經濟環境下降足球俱樂部投入降低實力下降有關系,但在17、18年左右,卻有來自國內的資本高調進入該市場開始瘋狂砸錢。
足球這個,生命周期比游戲要長一點,畢竟收割的是中年和青年人的錢包,中間隔了大概30年嘛,高中入坑,到那個時候大概40多。
40多歲這個年紀,屬于“年富力強”的尾巴,很多知名企業高管基本都是這個年齡段,到50之后精力逐漸下降、很多事情是不放權不行。
但這個年紀玩性又沒有完全減退——好吧,男人永遠不會長大,變大的從來只有玩具,小時候玩四驅車搗鼓馬達、長大了他依然會玩跑車、關注發動機。
手上有錢,而且有調動幾十億資金的能力,看到自己小時候的“信仰”球隊竟然身陷沉淪、甚至苦苦保級,中二之心再起、瘋狂一把,很正常的事。
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存在一些場外“因素”促使其投資,但反正都是投,為什么要投一個半死不活的聯賽呢?
十幾億上百億的錢扔進去,這種決心,不是有場外因素就可以下的,愿意往里砸、而且是持續不斷砸的,對足球本身肯定也是有其瘋狂之處。
這也是,那幾年國內聯賽金元足球盛起的一大原因。
年少時放了學直接在街上小賣部門口守著老板家的電視看直勾勾“三駕馬車”的人現在長大了、有錢了,但限于身體和時間,自己又沒法親身參與,把自己生命最后的燦爛光華傾注到一個足球隊上,也算是圓小時候一個夢想,很簡單的一個事情、沒有必要像網上某些人說的那么陰暗。
當然,陰暗的人肯定是有,但一桿子打死是真的沒有必要。
所有面對青少年市場的東西都是這樣,10-15歲的人最容易入坑、入坑之后這種狂熱就會伴隨其一生,潛意識里他就認定了這東西是最美好的,以后新東西出來他也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
那么是哪家企業對這個年齡段的錢包最有收割力呢?
Ren天堂。
其實范圍還更大一點,5-15歲,ren天堂是無敵的,各種意義上都是——國內因為某些原因大家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接觸不到當然另說、不過即使是大家接觸不到的情況下依然能培養那么多死忠ren豚、這本身也足夠說明問題了。
有人說他們賺“婦孺”的錢,那能賺到是人家的本事,有能耐其他廠商也去賺啊,別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捫心自問,有幾個人會讓自己孩子去玩刀刀見血、出門就燒殺搶掠的“大作”?但如果是ren天堂游戲就不會有誰存在這樣的顧慮。
小時候一直玩他們的游戲,長大了即使自己不玩也會給自己孩子買,這也是人家能長盛不衰的理由。
所以說,初中這段時間,基本上算是對人一生影響最深遠的時候,晨曦會變成今天這個別扭樣,肯定就跟那個時間段的態度變化推不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