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經過去十天,燕三郎決定見好就收。
復五日,又出手四套。
這樣,不算春深堂的話,燕三郎和千歲手里就只剩下兩套待售的大宅了。
壓在手里的存貨漸漸出清,燕三郎終于感覺到了輕松。此時他靠著低買高賣大宅,已經賺取差價超過二萬兩銀子。
他到春明城之后,就一直考慮做什么才能賺錢,但以他倆的花錢速度,細水長流的小本營生只會入不敷出。鴻雁飛書傳來北方豪門南下的消息時,他就想起了千歲說過的那句話:
人無橫財不富。
這樣大規模的千食國人入關,是需要句遙國同意接收并且安置去指定地點的,只要句遙王廷頭腦正常,絕不會放任他國幾萬平民在自己領土上自由流躥,那是何等隱患?
那么燕三郎想要投機賺錢,最大的風險在于如何判斷千食人一定會在春明城落腳。
其實,千食人入境以后一定會被打散成若干隊伍,按照句遙國指定的區域分別安居。對句遙來說,最好這些人彼此的距離再遠一些,才不容易抱團集結。那么它投放千食人的地盤必須滿足幾個特性:宜居,開放,治安穩定,附近有駐軍。
在句遙國的東北境,只有春明城最合適。它是離邊界最近的大城,經濟相對其他城池來說更加繁華,并且環境是一等一的好。再者,城北三十里外還有駐軍,便于提供武力支持。
燕三郎和千歲反復權衡,也依舊沒辦法將千食人落戶春明城的可能性推演到百分之百。
可是富貴險中求,不趁著這樣千載難逢的機緣搏上一次,后面他哪里還有機會?
春明城在句遙建國后不久就成立了,一直是北境重鎮,老牌貴族和大商人許久之前就圈地完畢,最賺錢的營生早被人家拿在手里,他一個無權無勢,連家產都不被人家放在眼里的外來戶,拿什么跟這些人競爭?
再看城中的貴族,全年源源不絕都有進項,對這樣的機會就不敏銳,并且即便是接到消息,心思也不是放在這樣小賺一筆上,而要通盤考慮如何應對新貴。
畢竟,有新勢力入駐春明城,就意味著有新的競爭,大家原有的舒適區要被打破。
幾天以來,宅價一路飆升,眾人的心理都是買漲不買跌,眼看這生意劃算,加入炒宅大軍的人數越來越多,其中也有本地人的手筆。
來自千食國的貴族們為此抗議不斷,春明城署衙就算忙得焦頭爛額,也留意到宅價的飆升不止,干預了幾次都無效果,最后干脆下了一紙臨時的限購令,限定未來半年內只有無房戶才被允許購買宅院。
其實署衙本來打算將限價令一起頒發下去,禁止宅價突破天際。然而遇上的阻力太大,本地豪門不干了,署衙只能作罷。
春明城的房價上漲終于放緩,但因為供小于求,依舊是賣方市場。
牙子穿針引線,又替燕三郎拉成一單生意,即是有人看中了楊樹頭的大宅,連價格都已經談好,六千七百兩成交。明日,賣家就會上門。
傍晚,他和千歲正用晚飯,春深堂外停下幾駕馬車,從上頭走下一批不速之客,被簇擁在正中那人青衣小帽,山羊胡子,年紀在五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