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栗已死,蘆花城已被攻下。如果褐軍猶有余力,拼死也要保住它。
于是衛軍一路南下,緊追不舍。
……
七日之后,身在東南前線的韓昭接到軍訊,罕見地大驚失色:
“什么!”
來自衛國中部的線報,廖浮山拿下蘆花城后追擊褐軍殘部,不慎在赤門峽中了埋伏,被滾石飛箭一通招呼,損失慘重。
在戰場上被一箭穿心的童栗居然沒死,還生龍活虎地帶兵伏擊。
他一露面,廖浮山就知這是陷阱,急忙掉頭要回蘆花城。可是后路還殺出一支人馬,將他后路截住。
他萬沒想到,褐軍大元帥茅定勝居然也露面了!
褐軍兩個大頭目合龍,兵力一下增至六萬余人。
這一戰,直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不待次日天明,廖浮山戰死,衛軍潰,被俘七千余人。
這封戰報看得韓昭手心冒汗,良久才說一聲:“糟了。”
敵軍主帥被滅,蘆花城里還留有便裝的褐軍,這時里應外合再打一輪,自然蘆花城又被輕松奪回。
緊接著,茅定勝親自披掛上陣,反攻衛人北地大營。
到情報發來為止,褐軍已經北上十里,破掉好幾個軍鎮,并且所向披靡,還會繼續前行。
眾將都憂道:“侯爺,那我們……?”
國內中部亂成一團,局面失控,他們還要繼續攻打攸國嗎?
韓昭思慮良久,才安撫眾人:“稍安勿躁,王廷的命令應該很快就來了。”
衛王的命令,果然在兩天后到了。
攸國照打不誤,但前線攻事由衛將司明溢接手;韓昭伐攸不力,即刻調回中部,領軍討逆!為惜時故,韓昭先返,鎮北軍待司明溢人馬抵達以后再交接撤離。
命令一公布,將領大嘩。
石從翼氣得捶桌:“這是什么意思!”
王廷這是特地把侯爺從前線調走?
司明溢也是老將,作戰經驗豐富,但此刻人在盛邑,就算快馬加鞭往這里趕,至少也要七八日才能趕到。
前線原就有供糧不足的隱憂,怎么等得起這十來天?
韓昭拿著諭令,良久不語。
他知道王廷對于褐軍起義一向持不屑態度,一幫泥腿子組成的烏合之眾,怎能與正規軍隊相提并論?可如今衛國中部褐患蔓延,東南前線推進緩慢,兩邊吃緊。王廷最明智的做法,當然是速遣司明溢去攻打逆賊,阻其北上,而讓韓昭繼續留在東南前線伐攸。
這樣人員調動幅度最小,效率最高,成本也最小。
可是衛王沒有這樣做,為什么?
石從翼冷笑:“侯爺,王上防著你呢!”
眾人議論紛紛。誰也不是傻子,王廷這般調動,哪個看不出衛王居心?大伙兒在前線拼死拼活給他打江山,他還要給鎮北侯安上一個“不力”的罪狀。
他們能明白的道理,韓昭自然也懂。可,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