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既然叫做槐柏坡,自然植被茂密。但這里過去三年里遭了蟲害,長在山坡的陰面兒的樹木大面積枯死,倒伏下不少巨木,就算勉強還立著的,也只剩下干枝枯葉。
林中的場面,一目了然。
兩支軍隊在這里激烈搏殺,雙方人數加起來至少超過了七萬。
兩邊的服制,他都見過:
褐軍,鎮北軍。
所以,茅定勝終于還是在青苓城外截住了死對頭的援軍啊。
這樣看來,是他技高一籌。
鎮北軍好不容易隱遁至此,想要突破重圍,馳援青苓城;而底下這支褐軍的任務,就是死死將它釘在原位!
燕三郎于觀摩戰爭已有心得,能從紛繁復雜中看出門道,不一會兒就發現褐軍格外勇猛,居然將大名鼎鼎的鎮北軍壓得步步后退。
因此,褐軍后方戰鼓震天,士氣大振。
在過去一個多月里,它以青苓城為誘餌,吸引衛國的王軍前來解救,它再分批逐消。褐軍戰士多數是農人出身,原本對官兵有天然的畏懼。可隨著褐軍接連取勝,這種敬畏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發高漲的士氣。
更重要的是,這場攔截戰已經打響了一個多時辰,褐軍后援源源不絕趕到戰場,加入圍堵。以燕三郎目力看去,戰場上褐軍的數量已經比鎮北軍多出了至少三成。雖說后者被譽為精銳之師,可事實上,在近身肉搏戰中,兵員個體戰力無礙大局,士氣高昂人數多的那一方往往占據優勢,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燕三郎更是記得連容生在課堂上縱論大國戰爭,語重心長道:“戰爭從來沒有什么以弱勝強,只有局部和細節上的以多勝少。”
他靜靜看了兩刻鐘左右,低聲道:“鎮北軍頂不住了。”
果然,這話說出來不到一炷香功夫,鎮北軍大后方就響起了響亮的鉦聲。
這支軍隊開始后退了!
褐軍大喜,當然是卯足了勁兒,窮追不舍。
“差不多了,鎮北軍潰退,軍中必有亂象,是你潛入的好機會。”千歲也出聲了,“走吧,最好能趁亂逮住泰公公。”
燕三郎點頭,從樹上一躍而下。
……
燕三郎離開小院以后,賀小鳶面向青苓城方向發呆好一會兒,才悠悠嘆了口氣,咽下喉間苦澀。
這場戰爭里,大概無人比她心情更加矛盾。她的確希望褐軍能攻破青苓城,一路北上動搖衛王的統治,以此減輕或者停止對攸征戰。可是韓昭……
戰爭難免有傷亡,她也說不清自己到底是恨他還是怨他,但她并不希望他死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