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這般認為,但他說,這是癔癥,好治!“
韓昭微一抬頭。”癔癥“這兩個字他不陌生,剛從巫醫口中聽聞,泰公公的怪病令軍醫都束手,沒料到一個十四歲的少年敢夸口”好治“。
”怎么是十四歲,我們召過這么小的孩子入伍打仗?“
李校尉苦笑一聲:”其實還真有,大衛國這幾年仗打得太多,人手有些不夠用了。“各支廷軍當中,都有少年兵員的身影,而且數量不少。
韓昭也知道這些,微微一嘆,不再多想:“找他過來吧。”倘若真能治好,就算泰公公命大。
約莫是兩刻鐘后,李校尉舉薦的”徐虎“就站到了鎮北侯面前。
就一個十四歲的孩子來說,他偏瘦,個頭也偏矮了些,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小。臉龐被戰火熏黑,還沾著血跡沒擦去,這會兒戰事剛結束不久,多數士兵還沒來得及收拾自己。旁人只能隱約看出這少年五官端正,但是目光澄清。
他盯著一個人看,似乎就能直勾勾看到那人心底去。這么亮的眸子,倒讓韓昭對他留了意:
”你是哪兒人?“
這孩子正盯著他看,眼睛眨也不眨,顯得很是坦蕩:”圓山,大別溝。“
韓昭知道圓山,那是衛國北境的一座大雪山,地處偏僻,但還有些人煙。鎮北軍時常從北地吸收生員,補充兵力,這孩子來自圓山一帶倒不奇怪。
他下意識放緩了語調:”說說看,你怎么知道這是癔癥,這病能怎么治?“
”前年天寒得厲害,一直到三月還在下鵝毛大雪,土地硬得像鐵板。村里等不來春化就沒食兒了,村人捱不過餓只好進山找吃的。我鄰居家有個十六七歲的后生,進山以后就沒訊兒了,一直到半個月后尸首才被人發現,已經被啃得只剩骨頭。他娘親抱著他哭了一晚上,第二天就開始笑,瘋瘋癲癲笑得停不下來,就像——“少年說到這里,猶豫地指了指屋內,”——像這位大人。“
李校尉險些沒忍住笑,只得用力咳嗽一聲。
韓昭給他一個眼色,讓他收斂一點,才問少年:”后來呢?“
”她笑了兩天,人都笑脫力了也停不下來,眼看出氣多進氣少,家人急得無法,恰好有個游方郎中來了,一看就說她得了癔癥,又稱笑癔,是傷心過度、憂思激郁一時積于五內,無法消遣所致。“
游方郎中?聽起來并不怎樣高大上,韓昭看了立在邊上的軍醫一眼,后者明悉他的詢問,開口道:”內癥并未說錯,‘憂思激郁’這幾個字用得好,不過放在監軍大人身上應該是‘憂懼攻心’了。“
這軍醫隨鎮北軍趕赴中部,與泰公公同路。后者一路上有個頭疼腦熱都是找他來看,直把他當作了私家大夫使喚,所以泰公公的為人和病情,他都很了解。”當時郎中怎么治好婦人?“
這自稱”徐虎“的少年自然就是燕三郎了。他往屋子里探頭看了一眼,有意壓低聲音:”這就不能說,只能治。一旦說出來就不靈了。“
說出來就不靈?韓昭眉頭一皺,還未開口,燕三郎已經搶著道:“侯爺讓我試試吧,最壞也就是眼下這個局面了。”
是啊,放著不管,泰公公大概也只有死路一條;治壞了,也就是這個結果,還能差到哪里去?韓昭眉頭舒開,看了燕三郎一眼,心里有些驚訝,但未形于色:“將決定權交給泰公公本人吧。”
這少年談吐清晰,三言兩語就顯示出他對眼下形勢的判斷正確。再進一步說,他篤定了泰公公會給他試驗的機會,這才敢來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