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有流動性,在趙國活不下去就會遷移。衛國三年前結束內戰,發展得順風順水,又跟趙國接壤,免不了被越境。
“盛邑離北境不遠。”燕三郎輕聲道,“王上是擔心他們南下,擾亂盛邑?”
他在春明城時,就見過流民大舉南下的場景。那還是在句遙國同意接收、并且盡力安置難民的情況下,治安案件依舊層出不窮,用了好些年才整頓完畢。
“盛邑無虞,這里大軍駐扎,還對付不了幾個流民么?”蕭宓搖頭,“放他們到處亂躥,也不是那么回事。”
流離失所、一無所有的平民能做什么?看看三年前的褐軍就知道了。盡管幾率極小,蕭宓也不想歷史重現。
燕三郎點頭,話鋒一轉:“我聽說,盛邑要擴城了,擴到榕湖?”
“有此規劃。老家伙們反對,說勞民傷財,勸孤莫要步上兄長后塵。”蕭宓忍不住怒哼一聲,“目光短淺!”
“如果上下協同,則可創造數萬工位,那時就需要大量勞力。”燕三郎輕聲道,“王上正推輕徭薄賦,如果征用農人,每年也不能超過一月,還得選在農閑之時。”
平民要服徭役,即王廷可以無償征調百姓,或者入伍服兵役,或者征作力役,開山修路、造橋挖渠,無所不包。前衛王就是徭役名目繁多、征用民力太過,才激起嘩變,拱手讓了江山。
蕭宓吸取他的教訓,就算要大舉擴城,也不好濫用民力。
可是這樣算下來,城池要何時才能擴建好呢?
蕭宓亦很靈慧,一聽之下就明白燕三郎的意思:“你是說,引流民來修城?難!”
“他們原就四處流躥,不服管教。現在想強迫他們來修城鋪路,談何容易?”蕭宓更進一步深想,“并且流民太多,恐怕妨害盛邑盜患四起。”
請神容易送神難啊。真把流民引到盛邑附近,以后送不走了怎么辦?
怕成毒瘤。
“用強的,當然很難。”燕三郎將巾子浸了熱水,再絞干蓋在額頭上,“若是以利誘之?”
“你是說?”蕭宓若有所思。
“照市價開出工錢。”
蕭宓失笑:“那可是好大一筆支出。原本物料購置、勞力食宿就要花費巨大。”大到他和護國公今年內都啟動不了這項工程。
“如果不光從國庫掏錢呢?”
蕭宓一怔:“何解?”
“盛邑之中眾多百年世家,積攢有大量財富。”燕三郎在盛邑幾次進出,了解基本情況,“三年前國變,大官權貴倒了一大批。他們的家產除了一小部分收歸國庫之外,都流入了他人腰包,富者恒富。”
所以國家雖然不富裕,但是官員和權貴手里是有錢的,并且越來越有錢。
“有什么法子,能讓他們掏錢?”蕭宓拍了拍水花,“還得掏得心甘情愿。”
奪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就算他是至高無上的君主,也不能直接從官員口袋里掏錢。
那不叫掏,叫搶。前衛王再荒唐,也知道這事兒干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