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要是要不來的。但如果有東西讓他們趨之若鶩,恨不得掏錢呢?”燕三郎順手捏了個法訣,池子里蒸騰的霧汽就在半空中凝而不散,變作了乳白色的一團。
很快,它就開始變形,變作了山谷、河川、平原……
“沙盤?”蕭宓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是行軍打仗時都要用上的沙盤,“不,水盤。看這地形,是……榕湖?”
制定計劃時,他和護國公曾在沙盤上反復推演,這時不費什么功夫就認出來了。燕三郎化出的山河圖與他平時所見略有不同,蕭宓仔細辨認,發現他是刻意放大了榕湖周圍。
地形很細致,連山谷和湖泊的形狀都不差多少,“你去過榕湖了?”
“這幾天去過兩次。”燕三郎伸手點了點榕湖,“湖泊狹長,自西到東有三十余里。也即是說,盛邑距離湖水東岸不算太遠,也就是……二十里地,中間只有少量丘陵。通往湖東的小路,王上把它先修成官道也不費勁。”
蕭宓挑眉:“為何孤要那么做?”
“方便后期物料運輸,也方便大家去看地形。畢竟,這計劃重在打動他們。”燕三郎在湖畔比劃,“這個灣區北邊有高山,可以擋住南下的北風,利于藏風聚氣,適宜人居。王上原本也相中這里吧?”
“的確,孤希望最先在這里建宅開市,遷去人口。再以此為據點,逐漸向四邊擴展推進。”蕭宓揮了揮手,“好了,不要釣孤胃口,有話直說!”
“王上發愁的,無非是兩件:一是財力不足,二是人力不足。”燕三郎一笑,“既如此,不若先開發湖畔土地,將它們分割出售,銷售所得再雇人工,繼續擴展西郊。”
“這和孤原本的計劃,有甚不同?”蕭宓沒好氣道,“西城擴建怕是曠日持久,湖東建好以后不賣地皮,國庫可就無以為繼。”
“我說的不是建好后,而是開建前。”
蕭宓一怔:“什么?”
燕三郎往水里沉了沉:“官道修好之后,王上就可以將湖畔地皮劃分出來,論塊發賣了——預賣。”
“還未開建,就先賣地皮?”蕭宓按了按額頭,“有人肯掏錢?”
“護國公肯的,我也肯。有遠見的人都肯。”燕三郎笑道,“王上不妨將沙盤做出來,按地塊發賣,價高者得,自然有帶動效應。”
開山修路固然不易,開發新城卻又不僅是平整土地那么簡單。城市要正常運轉就得先有詳細規劃,道路、園林、里坊功能分區、防火、給排水……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可不是簡單地路面一鋪、地皮一賣就完事。
所以賣這里的地皮,很大程度上也是賣配套。
“如果只能賣掉少量呢?”
“一次賣不完更好。”燕三郎聳了聳肩,“發賣可以分作幾期。只要下一期比上一期價格更高,自然就有人上趕著出錢買。人性么,無非就是追漲殺跌。對了,若是民間富商也能參與購買,效果會更好。”
“你、你膽子太肥。”蕭宓指著半空中虛幻的山河笑罵一句,“劃塊大荒地,一磚一瓦都沒有,就敢出手圈錢了?”
“敢。”燕三郎不假思索,“頭期的宅子不愁賣,看在你的面子上,貴人們也能訂光。”
“有了這筆預售收入,先期的投入成本就能大大降低。”燕三郎笑道,“只是私下里一說又有何妨?僅供參考。對了——”
“如果大伙兒嫌地皮太貴,一次性要拿出來的錢太多,我們不妨先收兩成定金,收完就定契。”他悠悠道,“如果這張預售契約可以自由買賣,那就更好了。先買的得了便宜,后買的自然眼紅,總會有幾次倒手,價格必然越炒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