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次吧。”真正讓他見識到戰爭殘酷的,是衛攸兩國的戰爭。至于祖國大梁的長年征戰,他身在邊陲小城,反而感受不深。
“我聽說瘟疫發生之前,桃源里就有大小勢力林立,摩擦已臻白熱化。”
“桃源里也有戰爭?”
“當然有了。”吳城主哼了一聲,“我走過桃源每一個角落,這里就是個絕地!地盤就這么大,人又這么能生,一對男女三四十年后就變成了二十來個,你猜最后會怎么著?”
燕三郎想也不想就答道:“戰爭。”
土地有限,人口卻無休止增長,那就意味著人均資源越來越稀薄。反映到群體形成的勢力上,就變作對外擴張的意愿越來越強烈。
可是桃源境的地盤總共就這么大,總面積擴不出去,各方勢力要求生,惟一的出路只有戰爭!
互相傾軋,爭奪資源,以期己方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
“對,戰爭。”吳城主懨懨道,“桃源人愚昧,都沒幾個會寫字,我找遍全境也沒找到幾本書,更沒有地方史書可言。不過在我猜想,這樣的戰爭應該進行過不少次了。”
他笑了笑:“你養過蠱么?”
燕三郎默然,他已經明白了吳城主的意思。桃源空負一個好名字,到頭來和外界有甚不同?
吳城主往后靠到椅背上:“后面你打算怎么辦?”
“追殺海神使,找到彌留之境,離開桃源。”燕三郎不假思索,“和你的目標一致。”
吳城主喝干最后一口酒,把陶碗扔在桌上:“好,算我一個。”
燕三郎問他:“你帶了多少人進來桃源?”
“四百三十七個。”吳城主目光凝注,“現在還有三百六十個。算上潘涂溝人,我的軍隊有四千余眾。”
燕三郎挑眉:“竟有這么多?”潘涂溝才三萬多人,吳城主的軍隊就有四千多,那相當于十個城民里面就有一個入伍。
“附近的鎮、鄉也來投奔。”吳城主笑道,“這年頭想吃飽飯可不容易。沒地的就得來賣力氣。”
他站了起來:“那怪物跑了,你的海神使也跑了,你能追蹤他們么?”
“能。”燕三郎并不氣餒,“海神使從你這里知道,奈羅很可能是尋得彌留之境的關鍵,所以她后頭會專注于搜尋奈羅。”
吳城主若有所思:“找到她,也就找到了奈、奈羅?”
“正相反。找到奈羅,也就能找到海神使。”燕三郎這才露出一點笑容,“正巧,我在奈羅身上放了一點追蹤的術法,晚些順勢追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