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練劍,最快者為仆修賢,兩年后,年二十,仆修賢以可一劍斷水。
之后,其離了此地,跟隨姜承宣練劍,晉門劍法傳于其,三月后,仆修賢下山,游歷江湖。
又一年,二師兄左玉軒,兩劍斷水,雖不及仆修賢一劍之力,卻亦是成功。
姜承宣親授晉門劍法,因其領悟較慢,遲遲未能下山,如此過得半年之后,譚千二,亦做到抽劍斷水。
又過半年,田玉龍,梁陽羽亦能拔劍斷水,離了后山在晉門跟隨姜承宣學劍。
后山獨留李飛沉,其雖心焦急躁,心中不甘,但還能堅持,只不過,手中劍好似越來越重,瀑布水卻越來越大。
拔劍斷水,似乎難上加難。
如此又過了兩年,五位師兄皆是學了晉門劍法,得了姜承宣準許,一個個的下山去游歷。
只有李飛沉還在后山練習基本功。
此時已過去五年,李飛沉已經十歲。
因終日練武,身體越發的壯實,不似新來晉門之時,柔弱無力。
每日,李飛沉快速的刺劍,別人都是橫劍斷水,他們只需要一劍之力,修得亦是一招斃命。
但李飛沉不是,他所修乃為刀。雖說刀主劈砍,劍乃主刺,然對水練時,劍劈易斷水,而主刺卻最難。
李飛沉選最難之難,欲成最難之事。
這一日,姜承宣來,駐足不動,觀李飛沉斷水。
李飛沉咬牙練劍,似無人于側,一劍一劍刺出。劍劍力猛,劍劍用心。
“雖不得章法,亦有可取之處。看我使劍。”
姜承宣說了幾句,縱身一躍,落在一處水流前,拔劍而出,一劍刺向落水。水聲瞬間而停,抽劍入鞘,水聲依舊。
劍快無聲,卻斷水而收。
李飛沉雖有不甘,卻效仿而為。
姜承宣示范之后轉身而去,偌大晉門,五位弟子下山歷練,山中只剩李飛沉一人。
后山,無人打擾,李飛沉每日練劍。
然五年來,江湖之中英雄并起,更有老英雄前輩出山,似乎因天下大事,一個個的想要謀一個前程。
自八年前前朝國滅,天下群雄逐鹿。諸侯混戰,今日他敢登高一呼,號稱皇帝。明日他敢黃袍加身,猶如天生貴胄,號令天下。
原本雄踞北方的新朝燕氏,五年間對外擴張,引得其他幾路諸侯聯合,兵敗山倒,已經退縮一隅,如不是聯軍內部矛盾激化,強燕可成第一滅亡諸侯。
五年前發話再來的燕破軍,因戰失利,已被新皇下令革職,監禁于府內。燕氏自斷手腳以不足為患。
然,晉門時有武林中人尋事,畢竟天下第一在此,想要名震天下,沒有比這里更快的了。
姜承宣倒也不怒,凡來晉門求戰的,江湖中有點名聲的,他自己親手出戰,無名之輩需要打敗另一人,二人選其一,姜承宣才會殺了了事。
雖說姜承宣,山中靜養過三年,以清自己貪殺執念,雖有成效,但每出劍,飛塵劍必飲血方能收鞘。
江湖事李飛沉不知,晉門山門前事,他亦不知,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在一劍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