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礦因為胳膊受傷了,所以賣油的時候顯得很不方便。
到2002年的時候,農村老百姓吃花生油,要么就自己種點花生,然后到油坊里面付點加工費打出油來自己吃,要么就是直接到油坊里面買油吃。
魯中地區,老百姓主要吃的油,就是花生油。
到2002年的時候,大家的生活水平要比九十年代的時候提高了好多了,老百姓吃食用油的數量,也要比以前多得多了。
到2016年的時候,全國平均下來每個人吃食用油的數量能達到40斤左右,而在2002年的時候呢,這個數字大約在20斤左右。
實際上往前推,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全國人均吃食用油的數量都不到10斤。
因為好多人家,平時吃飯的時候,都是不炒菜的。
當然了,到2002年的時候呢,大多數人家吃飯,多少,還是炒點菜的。
至于說窮得吃不上菜的人家,畢竟已經是少數了。
富裕了之后,對于物質上的要求越來越高,老百姓的菜籃子滿了,油桶子也滿了。
今天是寨子村大集,到現在,沒有種花生的老百姓家里沒有油了,會到油坊里面打點油,帶回家里面,炒菜用。
到2002年的時候,花生油的價格大約是一斤5塊錢,相比較幾年前,價格不但沒有上漲,反而還下降了不少,而老百姓的工資則是實打實得漲了不少,所以結果就是老百姓覺得吃花生油不像原先那樣貴了,于是炒菜的時候也就舍得多放點花生油了。
多放油,炒出來的菜自然就香,而整個食用油市場呢,則就越來越繁榮起來。下一步油坊里面每天的銷售量都很大,實在不行,還得找兩個專門負責賣油的售貨員呢。
從2002年往后十年的時間里面,是食用油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可以說大家放心大膽得上產能就是,反正打出來的油,都能賣掉。
一天的寨子集,張有礦一家忙到晚上六點半,方才關了油坊門,然后一家三口坐下來喘口氣。
今天一天,張有礦這邊賣了四百多斤花生油,二十斤大豆油和五斤花椒種子油,然后直接將整個門頭房這邊的大缸里面的油給賣了個干凈。
雖然說張有礦一家三口清閑下來了,不過位于油坊北邊的那一排榨油屋子里面,卻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宋道燕在門頭房東邊的一間小棚子里面匆匆得炒了一盤花生米和一盤芫荽炒豆腐皮,端到了門頭房里面床和辦公桌中間的茶幾上,然后張有礦一家三口,便開始吃起飯來。
“爸爸,今天晚上幾點能出油?”
門頭房這邊大缸里面的油已經見底了,今天晚上說啥也得出油。
今天白天,油坊里面榨油師傅忙了一天,榨油的全部工作已經做到最后一步,出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