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秀的銷售人才,首先要對自己打算推銷給客戶的產品非常非常熟悉。
張有礦所面對的,是養雞養鴨,修房子抹墻,跑運輸賣水果等等的農村老百姓。
這些人,讓他們去賣花生油,合適嗎?
對于這一點,張有礦是絲毫沒有懷疑的。
他有信心,讓自己手下二十個銷售員充分了解自己的寨子張家花生油。
當然了,現在大家都知道自家榨的花生油好,可是他好在哪里呢?
“各位,看到沒,我左手里拿著的,就是咱們的花生油,看外表,跟我右手拿著的花生油,好像沒有什么區別對吧?”
張有礦站在凳子上,兩只手里各拿著一個用娃哈哈礦泉水瓶,瓶里的純凈水喝沒了,各裝了半瓶花生油。其中張有礦左手拿著自家油坊榨取的花生油,而另一瓶則是從寨子集上買的花生油販子賣的花生油。
2002年,到處都有一些騎著摩托車,售賣只要油坊里面的花生油一半價格的“花生油”,張有礦明白這里面的貓膩,但是農村老百姓卻根本不清楚里面的利害。
有統計說全國一年生產銷售的地溝油能達到三百萬噸左右,平均下來的話,每人每年都要吃個幾斤地溝油的。
這個比例,是相當恐怖的。
而原先那些老油坊,也正是因為這些便宜的地溝油的競爭,最后紛紛垮臺的。
等到2015年以后,原先各鄉各鎮都有那么一兩家的老油坊,幾乎都要絕跡了,最后勉強留存下來的,也不是以榨油的目的,而是成了參觀的景點。這就跟大熊貓一樣,大家覺得新鮮,稀奇而來參觀,殊不知,其實老油坊最有意義的地方,卻已經被人忽視了。
幾百萬噸的地溝油,對于幾千萬噸的食用油市場造成的沖擊,是巨大的。
眾人圍著張有礦,紛紛搖頭:“有礦,你這兩邊的都一樣啊。”
“是的,看著都一樣,但是吃的時候就看出差別來了。”張有礦笑著說道。
眾人恍然大悟:“哦,你右手那一瓶,是趕集打的油吧,那個油,炒的菜不香啊!”
張有礦將自己右手舉高一些,然后說道:“這個油,是集市上油販子不知道從哪里弄來的,價格是便宜,2塊錢一斤,完了自己算算賬,連咱們榨油的成本都不到,人家能賺錢?”
“對呀,有礦,我聽他們說那些油都是偷來的。”張有能說道。
張有礦笑了,覺得自己的手下還是太單純:“偷?靠著偷能有這么穩定的產量?”
“小偷多唄。”張有能解釋道。
眾人哈哈大笑,這年頭,小偷確實多,就拿寨子集市上來吧,據說每次趕集的時候,少說也得有個三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