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礦記得,前世的時候,2002年8月下旬,在自己剛到泉城打工的這段時間里面,每次跟自己媽媽打電話的時候,她總會說誰家又劃了宅基地了,誰家又承包了北河大田了等等。
反正這段時間啊,全村老百姓議論的焦點,一下子便成了宅基地,經濟地。
宋道燕有心要劃一座宅基地,下一步蓋了房子,好給自己兒子娶媳婦。但是張有礦呢,則力主買下50畝的經濟地,準備弄個新油坊。
到現在張有礦已經重生了十來天的時間了,這十來天里面,自己實際上就干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買了幾注彩票,第二件事呢,就是買了兩個油坊。
接下來,張有礦準備再搞個大一些的油坊,甚至于說叫榨油廠更合適了。
現在自己的花生油產量太低了,一天才能加工六千斤左右的花生仁。
而整個鋼城縣的花生油市場,算一算就不少。更別說整個魯中市,整個魯省,全國的市場了,將來自己生產的花生油,是要打進全國市場,甚至于說國際市場的。
鋼城縣總共二十萬人口,其中七萬非農業人口,這些人是不種花生的,只能花錢買食用油。在2002年的時候,全國人口平均下來,一年一個人吃14斤食用油,而實際上非農業人口因為比較富裕一些,他們吃的食用油要比農村人多一些,每個人吃15斤是肯定有的。
也就是說,鋼城縣,光縣城里面七萬非農業人口,一年的食用油消費就得105萬斤。
而整個鋼城縣里面,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是吃花生油的,105萬斤食用油市場里面,至少有80萬斤花生油的買賣。
再加上農村里面,整個鋼城縣,一年下來花生油的銷售量可以達到110萬斤以上。
110萬斤,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5塊錢來計算,這就是個550萬的市場。
面對這個市場,張有礦完全有魄力拿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份額,也就是440萬,銷售量是88萬斤花生油。
現在張有礦一年的要加工200萬斤花生仁,完了產量也才80萬斤而已。
光鋼城縣這個市場,都滿足不了。
怎么辦?
擴大生產!
擴大生產首先要有廠房,有設備,還得有員工有技術。
首先說廠房,張有礦估計,50畝地的面積,應該足夠了。張有礦前世的時候曾經去過東北的一家榨油廠,那家榨油廠日處理花生仁200噸,占地面積剛好50畝。
如果日處理200噸花生仁的話,按照40%的出油率計算,可以日生產80噸花生油,而現在兩個油坊加起來一天才只能生產1.2噸花生油,產量一下子就提高了66倍。
當然了,要建成那么大生產規模的企業,投資也是巨大的。前世的時候張有礦有過開飯店的經歷,跟賣食用油的也有些交道,然后聽他們閑聊的時候,也說起過某個榨油廠投資個幾億幾千萬的,新上一條生產線。然后日處理油料作物呢,能有幾千噸。
然后這么算的話,自己上一套日處理油料200噸的榨油廠,手里要是能有一千萬的話,心里應該就有底了。
然而,現在,擺在張有礦面前的,不是一千萬的問題,而是十五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