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河大田那片過了張有礦修的大橋之后,大約有百十畝地,地勢很平坦。在張有礦六七歲以前的時候,這里是一片菜園,每家每戶都能分到一分多地,種著豆角、豇豆、土豆、蘿卜、芫荽和土豆等各式各樣的蔬菜。
這片地,原先叫家北菜園。
不過后來先是在1992年的時候,在家北菜園中段靠路邊的位置修建了新的寨子中心小學,再后來村里又在家北菜園東邊規劃了三十來家小煉鐵爐,然后到2003年的時候,整個家北菜園已經沒有原來的景象,只在邊邊角角上還有三分五分的零散地塊。
三十來家小煉鐵爐,曾經一度是寨子村的支柱產業,一家煉鐵爐能夠帶來三五個勞動力的就業,同時每一家干煉鐵爐的,一年都能弄到十萬到百十萬的家庭收入,這收入在當時是很客觀的。
不過,煉鐵爐的污染,也是非常嚴重的。
曾經大約有三四年的時間,因為煉鐵爐和寨子中心小學挨得很近,導致中心小學里面四百多學生有一百多整天咳嗽。
學校整天因為這件事找村里反應,后來村里就將所有的小煉鐵爐搬遷到了寨子村最南端距離東施家峪村比較近的地方。
再后來,環保嚴格了,然后所有的小煉鐵爐全部都關停了。
看著小煉鐵爐都關了,那些閑得慌的人還擔憂說那些老板以后該怎么生活什么的,但是后來人家那些賺了錢的老板拿著錢搞些投資,開個小賣部啊,買個大車搞運輸啊,販賣鋼材啊什么的,日子過得比以前還紅火。
哎,就是這么一伙污染了環境的人,成了寨子村最先富起來的一批人……
張有礦要到村里去,就要經過小煉鐵爐區,這邊的路很寬,因為大貨車要進出。兩邊的院子都堆著生鐵、焦炭以及煉鐵剩下的爐渣,路面上全是黑灰,走一趟之后,鞋子上和褲腳上也會掛到不少灰渣。
這邊的環境,已經被污染的不像話了。
好在再堅持一年多的時間,等到修沿河路的時候,這邊的小煉鐵爐就全部都搬遷了。
張有礦和張同江并排走在前面,身后跟著宋道燕和張有金。
路過的人都認得張同江和張有礦,紛紛客氣得打著招呼。
張有礦自己心里清楚,現在自己在村里的地位,在同齡人里面已經很難找出比自己高的了。
一行四人來到張治農家里的時候,剛好看到張有能、張有錢和張有濤都在。
于是四個人先磕頭,接著便笑呵呵得坐了下來。
“有能哥,你們來多會兒了?”
張有能現在是20個業務員里面的總負責人,而張有錢和張有濤呢,則是榨油組的成員。
張有能、張有錢和張有濤三個人是一個爺爺傳后的兄弟,血緣關系上要比跟張有礦近,不過呢,因為張有礦是他們的老板,所以他們今年過年頭一個要磕頭的地方,竟然成了張有礦的爺爺家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