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糧站,一座座鋼板倉矗立在那里,讓張有礦看得也是大開眼界。
前世的時候自己也沒有見識過糧食也能用鋼板倉來儲存,然后自己只見識過傳統的糧站,而傳統糧站的倉庫都是平房式糧倉,土地利用率是非常低的。
張有礦看到的直徑22米高18米的鋼板倉,有效存儲容積能達到1800立方米。
而傳統的糧倉,直徑22米的地方,儲存花生仁的話有效倉儲容積380立方米。
土地的利用率,一下子就能提高三四倍。
而這種鋼板倉的造價呢,當然也要比傳統的糧倉高得多。
建造傳統的糧倉,一個380立方米的平方式糧倉,每平米的造價大約在600塊錢左右,總體造價是五萬五千塊錢,平均每立方米容積造價是150塊錢。
每立方米鋼板倉的造價,大約要比傳統的平房倉高了三分之一,也就是200塊錢。那么一個1800立方米鋼板倉的造價,大約36萬了。
張有礦下一步要倉儲大約兩萬五千噸花生仁,需要建造的倉庫容積就是四萬立方米,然后光倉庫的造價就差不多需要800萬。就算是不用鋼板倉的話,大約也得需要600萬。
不過要想建造四萬立方米容積的平房倉,需要的土地面積就是兩萬平米,足足有三十多畝。
而如果要建造鋼板倉的話,雖然會多花200萬,但是卻只需要占地七八畝地就夠了。
看著新糧站里面一個個排成排的鋼板倉,張有礦動了心。
他心里盤算著,等到下一步產能擴大到10萬噸級別的時候,自己就上鋼板倉。
然后一路上跟著城北糧站副站長趙世海的車,張有礦和宋剛他們來到了泰南市糧食局。
原先的時候,糧食局,那可是政府部門里面最吃香的部門了,不過到2003年的時候,國家對于糧食市場的交易管理已經沒有以前那么嚴格了,然后到2004年的時候,更是全面放開了糧食交易。
雖然說按照嚴格規定的話,個人沒有糧食交易許可證,是要被處理的,但是農村里面你買我點糧食,我賣給你點糧食,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要是嚴格執行法律的話,那么農民朋友們可就都要被抓光了。
當然了,像張有礦這種大規模收購糧食的,是必須要辦理糧食收購許可證的。
張有礦他們在泰南市東風路23號的糧食局里面,找到了里面的一把手劉玉洲,說明情況之后,劉局長表示歡迎。
“張老板,你是干什么生意的,怎么還打算租賃我們的糧站呢?”
“劉局長,我是生產花生油的,我的花生油啊,在你們泰南市里面也有銷售的。”
劉玉洲是當兵出身,連級干部復原轉業,到了地方上之后一直在糧食局工作,到2001年的時候,提拔為糧食局局長,已經干了兩年了。
縣級糧食局是正科級單位,而下面的糧站呢,后來進行了改制,由事業單位變成了企業,然后好多人就找不到方向了。
跟糧食局情況差不多的,還有商業局,后來也從事業單位改成企業了。
“哦,是么,生產花生油的,那你打算租賃我們幾個儲糧庫呢?”
“我想都租下來。”
劉玉洲一聽,眼睛瞪大了:“都租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