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個時代的人太好,還是她那個年代的人太壞,人與人之間……差距竟然這么大?
“姐,我媽叫我給你送點薄荷草,你放身上,沒蚊子咬。”還沒等褚西想明白,眼前又多了一小把冒著清涼氣的薄荷。
她抬頭,就見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地看著她,那目光跟后世追星的人別無二樣。
頓了頓,她掰了一塊甜瓜遞給人小姑娘。
“姐姐,我不吃,你吃吧。”小姑娘說完,也沒有走,見她手里捧著瓜,于是就手腳麻利地把薄荷葉別她頭發上,鞋子上,還又給她串了個薄荷葉手鏈系上。
等完事兒了,褚西甚至能聽到小姑娘大功告成的滿足喟嘆聲。
這實在是個很新奇的體驗。
新奇了一會兒,褚西“噗嗤”笑出聲來,突然就有些樂不可支。
她想起那句后世人的自我調侃——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必須帶點綠。
男女通用!
所以,如果沈家那個被收養的兒子肖宗忱一去不返,重新找個媳婦兒,她這也算是應景了……
“說吧,想要我做什么?”笑完,褚西看著眼前扭扭捏捏小姑娘,主動開了口。
小姑娘:“我,我今年剛上初一。”
褚西:“嗯。”
“我媽說,我要是學習好,就一直供我上大學,要是學習不好,就不給我上了。”小姑娘期期艾艾道,“我數學和語文都很好的,預習了老師沒講過的,自己也能弄懂。就是英語……”
英語?
褚西恍然,英語是從八三年的時候以100%計入高考總分,說起來,初中全面普及也才四五年功夫。不像后世,三四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用英語流利交談了。
“把你課本拿來我看看。”褚西掰了塊甜瓜,一邊啃,一邊淡淡吩咐。
她不喜欠人人情,就當是投桃報李了。
只過了兩分鐘,小女孩兒和之前那個嬸子就過來了,小女孩兒拿著書和本子筆,那嬸子一胳膊串了三個凳子,空著的兩手還帶了個手電筒和蒲扇。
三人坐凳子上,嬸子一手擎著手電筒給兩人照明,一手給褚西打著扇子。而褚西就一邊吃瓜,一邊迅速把初一的英語課本翻了一遍。
沉默了一會兒,她把瓜放下。
上輩子初高中時期,她們一直用的是1981年的音標,共44個,元音20,輔音24。到了大學,又開始用新版的音標,也就是1977年的第十五版,當時增加到49個,元音24,輔音25。
上了大學之后,就按照第十五版的來了。
所以,那些單詞她該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