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易因為自幼生長的環境,養成了性情之中的偏激,總想著別人先來幫助他,他才會去幫助別人。
總想著從別人那里先得了好處,再去報恩。
所以他說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但有仇報仇在他的觀念中更為重要。
可天下間哪里有這樣的好事,別人憑啥都要圍著你來轉。
洪易不過侯府庶子,想要求得大道真經,居然連破而后立的勇氣和信任都沒有。
你既然決定了來拜師,就要想好一切,因為你洪易要學的不是普通的法門,而是青云道的核心秘法。
連這點信任都沒有,談何師徒情分,是你洪易來學道拜師,不是他陸鳳秋求著你來拜師,要把主次關系搞對,把身份位置搞對。
道不可輕傳,洪易的心都不誠,他陸鳳秋憑什么傳道給這樣的人?
你洪易若真的狠,便將這一身肉剮了去又何妨!
徹底斬斷與洪玄機的因果!
父父子子,本就是天理自然所在,就好比天道與人道的關系。
天地不生,何以生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難道人人都要去逆天?
天地萬物,道法自然,想要長生久視,講求的不是逆,而是順和逆存乎于一心,不去一味的去逆,也不是一味的去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其中的度在個人的衡量之間把握。
你想要報仇,好,沒有不讓你報,你最起碼得把根源斷的一干二凈,才能去談仇怨。
不能是對你有好處的事情,你都占了。
有點壞處,你就摘的一干二凈。
何為坦蕩?坦蕩就是我不欠你,你不欠我。
主次順序也要搞清楚,先是我不欠你,才是你不欠我。
一切從自身先做起。
說破大天去,洪易也欠洪玄機半條命。
不斷干凈因果,還求超脫,那所謂的超脫,也不過是自己安慰自己的借口。
這樣的人,陸鳳秋自然不會收。
當然陸鳳秋也不會強求,你有你的心思,我有我的規矩。
他洪易現在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侯府庶子,和他陸鳳秋沒有半分仇怨。
甚至陸鳳秋對洪易還有恩情,陸鳳秋對洪易沒有好感,也沒有惡感,為難他作甚。
若真是為難他,就不會指點他天地間自我最大,就不會讓他修煉煉氣之法。
想要從陸鳳秋這里學得無上秘法,不想著如何心誠以待之,而是先想著得到索取。
不付出就想得到?
天下間,哪里有這樣的好事。
有舍才有得,而非有得才有舍。
合著你要拜我為師,我還得慣著你不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道法自然,但也有規矩暗藏其中。
為何四季輪轉是春夏秋冬這樣的順序,而非是秋春夏冬?
道法自然,道亦包含了規矩。
洪易若不拜陸鳳秋為師,他如何行事,與陸鳳秋便無關,但想要拜陸鳳秋為師,便得有舍才有得。
同樣因為求一個坦蕩,陸鳳秋不會去默寫《易經》。
若他提前將《易經》寫出來,他心有塵埃,便算不得坦蕩二字。
所以,陸鳳秋沒有打算去默寫《易經》。
該是他洪易的機緣,便是他洪易的機緣,陸鳳秋也不屑于去取他洪易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