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中各大門派的那些年輕弟子此刻看著陸鳳秋的目光之中,滿是敬意,甚至更多的是帶著一絲畏懼。
越是天資高絕之輩,越是能明白這《青云真經》的厲害之處。
能寫出這等大道真解的人物,已經是要讓他們仰望的存在。
最起碼在他們的認識和記憶當中,這天下間從來沒有人走到過這一步。
他們或許不知道青云子的道行有多高,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清楚,青云子是這千百年來,神州浩土最為強大的人物。
也只有這等人物,才能毫無芥蒂的將《青云真經》這等大道真解任人觀看。
要知道天下各門各派之中,對于自家絕學一向是視若珍寶,不可能向外人透露半分。
越是珍貴的法決,就越是不可能流傳出來。
天音寺的法相對這一點感觸尤為深刻。
法相看著那風范無雙的陸鳳秋,不禁又想起普智和尚。
當年普智為了求長生,前往青云山拜訪道玄真人,就是為了融合道佛兩家真法,試圖求得長生之法。
但普智的要求被道玄真人果斷拒絕。
也正是因為此,才讓普智后來一步一步走上了歧途。
普智師叔為了實現他佛道功法融合能得長生的設想,不惜將天音寺絕學大梵般若傳給一個陌生小子張小凡。
也正是因為張小凡被人識破了身懷天音寺絕學大梵般若,才會引得青云震動。
若非當初普智師叔臨終趕回天音寺,將一切告知師父,那單單是張小凡身懷天音寺大梵般若一事,便已經是犯了天音寺的大忌諱。
一派傳承根本,便是這功法,沒有功法傳承,又何以能立足于天下。
正是因為各大派將自家的無上秘法視若珍寶,不肯輕示于人,此刻青云子的做法,才會讓天下正道中人震驚無比。
這就是大氣魄,大胸懷。
曾經聽聞在很久之前有道祖傳法天下,有佛祖傳經,如今青云子的做法也足以堪比那傳說之中的道祖和佛祖了。
是非因果,總是有因才有果。
天音寺和青云門之間的隔閡,總歸是由天音寺而起。
法相想到師父普泓離去之時曾經和他說過,普智做的錯事,天音寺是該給青云門一個說法。
如今,青云子當眾傳下大道真解。
若是天音寺再沒有一個明確的態度,恐怕只會給青云子一種錯覺。
《青云真經》之玄妙,令他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至于到底對他有多少好處,還要回到天音寺之后,細細鉆研。
想到這里,法相往前一步,朗聲道:“阿彌陀佛,青云真人今日傳法于天下正道,乃是千萬年未有之大功德。”
“于千秋萬代都有著莫大的好處,我身為天音寺方丈,愿尊青云真人為萬法之祖!”
法相這話一出,當即引得在場之人震驚無比。
甚至比陸鳳秋傳下《青云真經》還要令人驚訝。
法相身為天音寺方丈,代表的可是天音寺啊。
雖然近些年來,青云門一枝獨秀,傲視天下,但天音寺、焚香谷一直都是正道三大支柱。
天音寺更是佛門領袖。
神州浩土的所有佛寺都以天音寺為尊。
法相身為天音寺方丈,他的話語權可以說是十分之重。
在過往的千年之中,天音寺、焚香谷、青云門這三大派,雖然以青云門為首。
但大家的地位其實是相同的,三家都是平起平坐,青云門雖是天下正邪兩道魁首,但這個魁首的位子并不是不可撼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