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轉,便到了5日之后。
距離青羊觀最近的人類聚集地,名為青萍鎮。規模不大,人口三萬不到,四周豎立起城墻,用來抵御夜間出沒的‘異類’。(物理防御,阻斷。)
既然是人族的聚集地,人口又高達三萬,自然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像一塊散發出香氣的肥肉,吸引著數之不盡的妖魔鬼怪。
同樣,青萍鎮在這片土地存在這么久,自然也有對抗危機環境的力量。據‘水盆丸’介紹,這里的守護力量分為:
朝廷設立的衙門,以凡人構成,并不是‘大棒打更人’這種奇人異士組成的‘龍組’。都是些普通酷吏,以盤剝壓榨百姓為主要工作,堪稱一群廢柴。
這些隸屬于楚國統治系統的底層員工,本身并不具備對抗妖魔、異類、孽的力量,甚至連一些污染過重而扭曲異化的凡人都奈何不了,但組隊毆打平民欺壓老弱還是沒問題的。
除了日常盤剝壓榨外,就是暴力維護這座小鎮的正常運作,管理平民百姓正常生活,勉強維持住能夠溫飽生存的程度。
也正是他們的存在,代表了‘楚國’的法令依舊覆蓋這塊土地,維持著楚國對此地的法理與統治權。
衙門的正常運作,順利將這座小鎮納入國運體系中,并以四方城墻為界,受國運的力量反哺,激發‘民心’,提供了最低級的‘庇護之力’,不被城墻外的妖魔侵襲。
可理解為一種特殊的法陣或結界。
城中居民生活雖苦,但比起外界,得到更多庇護。能茍且偷生,就不太想去死。而這‘求生’的欲念匯聚起來,形成一股力量,無形中匯入城墻,并由朝廷設立的衙門激發,抵御外界危險的世界。
這就是最卑微的‘民心所向’。
而楚國境內,一座又一座這樣的‘城鎮’匯聚起來,就構成了楚的‘國運’,讓朝廷獲得了對抗妖魔的力量。
二者相輔相成,百姓若安居樂業,則‘國運’強盛。國運強盛,反哺每座城鎮,庇護力度更強,危險更低,則民心更勝。反之亦然。
青萍鎮只是個小鎮,百姓生活水平勉強處于溫飽線以上,‘民心’半死不活,國運提供的‘庇護’也很弱,并不能徹底杜絕一系列超自然危機。
依舊有大量妖魔鬼怪,能在夜間突破防御,出沒于城鎮中。甚至有更強的妖魔,直接與人混居。因此隔三差五就有平民失蹤死亡,實在是再平常不過。
年景好的時候,餓死凍死的,說不定都比妖魔害死的多。
而第二股保護凡人的力量,則來自于正道陣營,以及少量特殊的儒家書生。
鎮上不僅有寺廟專業誦經祈福、出售護符、為女施主開光送子;也有專業收尸、收驚、出殯、做法、驅邪的道士。
畢竟紅白喜事乃生活必需品。而活在這種世界里,沒事丟個三魂七魄啦、起夜噓噓撞個鬼啦、田地里長出小妖怪啦、屋子里生出了異物啊,實在再常見不過。
因此掌握了丁點法力,擁有一技之長,大概小學肄業水平的和尚道士缺口巨大。而他們‘行善’的舉動,往往屬于自身修持‘新法’的必要內容。
并非熱愛行善,而是‘善舉’與新法修行有關,不干夠X件善事,就無法完成特定儀式,消化秘藥,修成神通。
因此,這些被道德綁架的宗門,無奈成為了‘正道門派’。
同理,某些苦讀四書五經的書生所屬的‘學派’,也在百年間,總結出‘儒門序列秘藥’,在服用消化后,也能掌握法力(浩然之力)。并通過刷怪的行為,加深對學業的理解,學問與法力并增強。
此乃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據說楚國科舉,每三年一次的鄉試,除了文化考核(秋闈)外,還有一場戰斗考核(秋獵)。朝廷會統一發放‘秘藥、儒門新法’,并組織考生參與妖魔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