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定時間內,服用秘藥并掌握一門朝廷新開發的‘儒門神通’。以此獵殺妖魔,考驗學子對圣人教義的理解,以及自身才智的高低。(有死亡指標)
這些本質未必善良的人類‘準修行者?’,也通過收取高昂報酬,為平民們帶來一份安全。(更多是自己的修行之路,恰好與保護凡人重合。)
最后,就是鎮上的‘城隍廟’了。
‘城隍’是由鎮上居民從縣志一類的記載中,追溯本土歷史上小有名氣的人物,共同選定并冊封的優質偶像。
起初,民眾共同朝拜,乞求生活安定,并奉上大量香火。的確能通過本次世界獨特的天道規則,造出一個合格的‘香火神靈’。
并以‘城隍廟’為錨點,開辟小空間,由城隍溝通陰陽,收押信仰范圍內陽間死者的靈魂。不至于讓‘游魂’長期漂泊徘徊,受空天地間扭曲靈氣的污染,異化成惡鬼為禍陽間,最終失控化孽。
但隨著‘城隍’不斷受香火供養,越變越強,也逐漸產生神智。加之天道扭曲、人心有私、世道敗壞,逐漸成長壯大的‘城隍’自然而然的跟著污濁變壞。
這個世界的地府破碎六道報廢,并沒有完整的‘輪回系統’。而且孕婦孕育新生命時,本身就可以誕生出‘新魂’。導致地府積壓的鬼物逐漸增多,難以處理。(主動幫鬼魂投胎,額外消耗力量)
久而久之,小地府中惡鬼相互吞噬,城隍也手握大量財富(靈魂貨幣)逐漸墮落。最終,黑化城隍以‘城隍廟’為根基,收編強大的惡鬼、兇鬼,組建了小地府中最大的‘黑惡勢力’,并將青萍鎮化為勢力范圍。
每天夜里,都會有城隍麾下的‘鬼卒(打)更隊’巡邏城鎮,鎮壓捉拿一切敢于放肆的妖魔與孤魂野鬼。
因為整座小鎮,都是它的莊稼。只有百姓生活安定,才能大生特生,保持人口正增長,再加上居高不下的夭折率、天災人禍度,無需主動出手,便有源源不絕的‘靈魂資源’來投。
所以,逐漸入魔的‘青面鬼’做為本土利益既得者,也是守護青萍鎮安定的一股力量。負責夜間的巡邏,吃下陰間的拿份蛋糕,以及在小地府中鎮壓其他不服管教的厲鬼(火并、搶地盤)。
當然了,三天兩頭不分青紅皂白的勾幾個健康人的魂魄打牙祭;亦或看中哪家姑娘,讓她家人幫忙打扮好,送入地府納個妾啥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嘛。
畢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身為城隍,豈能只做善事,不立威嚴呢?
在這三方角力下,青萍鎮的陰陽兩界,城內外的妖魔鬼怪與正道人士,維持著脆弱的平衡。平民死亡數量,也一直保持在健康的范圍內。
然而這一切,在數日前被打破。起因自然是【群魔之宴】。
當夜白浪一番騷操作,讓這片土地上的大妖紛紛扭曲撲街,提前退場,尤其青萍鎮的城隍‘青面鬼’也掛掉,空出陰間的生態位。接著又是一場超大范圍的血腥清洗,導致陽間妖魔開始遷徙。
對于青萍鎮而言,最直觀的沖擊就是‘城隍廟’中的塑像破碎了。老大一死,二當家、三當家紛紛造反,搶奪神位。
此外‘城隍廟’本身就只是小地府中最大的‘黑惡勢力’,卻一直沒有統一,反而有許多競爭對手。
青面鬼一撲,陰陽兩界秩序徹底亂套,誰都想爭下‘城隍’之位。加上水盆丸心心念念的‘五鬼道人’也在本地陰間設有產業。
最終青萍鎮的地府通道被打破,‘鬼更隊’不僅罷工了,并且天天上演百鬼夜行。而一些逃難的妖魔,也途徑此地沖破‘城墻防御’,進來撈一筆就跑。
死亡率開始飆升,民眾恐慌至極,家家白事和尚道士忙不過來,人心惶惶逐漸有失控傾向。
值此危難之際,關于‘魔宴’的傳說、神秘白真人的故事……也在幾個幸存者的宣傳下,迅速傳播開。
甚至一個被硬洗腦的富商(幸存者),拿出白浪送的壓驚費,嚷嚷著要為‘白真人’立城隍塑像,重鎮陰間,保一方安康。接著就被一群油頭粉面的和尚破門而入,砸了店鋪打成重傷。
在這種情況下,白浪豈能坐視自己的小弟被打呢?
于是,兩家店鋪在小鎮中心開張。一批身穿奇裝異服的陌生人,開始走街串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