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人得知了消息之后,就會非常興奮的迅速圍過來,速度慢一點的,根本就擠不進去了,只能在外圍看看熱鬧。
同時,網絡上的相關討論也始終沒有停歇過。
每一次李寒出手之后,現場就會有人迫不及待的共享到網絡上去。
非常的積極和迫不及待。
網絡上無數的人都對在現場的人非常羨慕,他們也想來現場,但這顯然不是說來就能來得了的。他們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趕到現場,只能在網絡上等現場的人,給他們共享關于李寒的故事。
李寒今天在現場留下了對聯、書法、繪畫等作品,可謂已經非常的豐富了。
不過,還有一種作品沒有留下,又讓人覺得十分遺憾,那就是詩詞。
李寒今天還沒有留下詩詞作品。
現如今的詩詞界,李寒的詩詞水平是不是可以被稱之為第一?或許還有爭議。但李寒的詩絕對最讓人期待。
尤其是在戶外現場的時候。
在荷塘邊寫下《小池》,在西湖留下《西湖初晴后雨》,在文君故居揮毫《有所思》、《上邪》等等,這些與李寒當時所在環境有關的詩,全都成為了絕對經典,讓人津津樂道。
而今天,李寒在滕王閣,卻沒有留下一首與滕王閣有關的詩,就難免讓人覺得非常遺憾了。
雖然滕王閣在外地沒什么名氣,但在洪州本地,那是絕對的大名鼎鼎。如果李寒能夠留下一首與滕王閣有關的詩,那一定會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而對此最為期待的,自然是洪州本地的人。這次交流會的目的,就是為了宣傳滕王閣。
交流會的第一天就快要結束了,也不知道有了多大的效果?如果李寒能夠留下一首與滕王閣有關的詩的話,那效果肯定會大增。
梁博升、劉洪章等活動組委會的人,也同樣非常的期待。
雖然今天李寒的幾次出手,都在網絡上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滕王閣也不斷被人提及,擁有了不小的名氣。
但正如梁博升之前所說,這種名氣有時效性。等過段時間之后,關于李寒的故事依然會被人津津樂道,但故事發生的地點滕王閣,就會慢慢被人遺忘了。
如果能夠有一首關于滕王閣的詩的話,那說不定就能讓滕王閣被遺憾的時間往后延很多。
所以,梁博升、劉洪章等人非常期待李寒能夠留下一首與滕王閣有關的詩。
只可惜現在天色漸晚,贛江遠處都已經隱隱有了紅彤彤的落霞。
李寒怕是不會再寫詩了。
實在是非常的遺憾。
現在是深秋時節,站在贛江邊上眺望,遠處的落霞很美,時不時還飛起幾只野鴨白鶴,在天空中留下一道道殘影。
滕王閣在遠處落霞紅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的宏偉壯麗,氣勢不凡。
只可惜這樣的滕王閣,卻只能在本地聞名。
梁博升、劉洪章等人對此,十分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