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東甌日報》的影響力太大,還是甌城區這片地方太小,《小院雜談》在全市各大書店上架后的第三天,百里坊小學全校上上下下就全都知道了這件事情。
原本已經幾乎要融入這個環境的林淼,又一次感受到了兩個多月前他剛入學時無論走到哪里都會被全校的小孩子們指指點點的感覺。而現在的情況,甚至嚴重到連他早上蹲在學校廁所的坑位上撇個大條時,都會被好奇心爆棚的六年級學生們裝腔作勢地問候“令尊可好?”又或者是“令尊可**?”,搞得林淼不勝其擾。
但這還不是最討厭的。
最讓林淼無奈的是,等他回到教室里,他的那些同班同學們,表現還要更加狂熱三分。
這讓林淼兩輩子以來,第一次真正嘗到了當偶像的滋味——即便名義上是在替老林受罪。
至于這各中滋味,形容起來確實難以用一兩個詞來概括。
所以打個比方:這就像一個正常男人坐擁一個絕色老婆,但這個老婆卻天天在床上纏著你不放。你說爽吧,明顯精力和體力上都吃不消,真心恨不能消停一陣;但你要說不爽吧,又明顯言不由衷、口不對心,有悖于客觀實際。很矛盾,很掙扎,很考驗人性。
“難怪公仔這么厲害啊,原來他爸也這么厲害。”
“不對,不對,說反了,應該是原來公仔的爸這么厲害,所以公仔才這么厲害。”
“有什么區別嗎?我不管,公仔,送我一本你爸寫的書好不好?”
“哈哈,大作家的兒子,公仔以后搞不好也是大作家。”
“公仔跟他爸不一樣,公仔數學比較厲害。”
“不是,不是,公仔也在報紙上發表過作文的,那份報紙我家里還留著呢!”
林淼就這么兩眼發直沒消停地在類似這樣的碎碎念中,熬過了一整個星期。
他本以為這樣就算躲過去了,然而周六去少年宮上奧數課的時候,林淼才真正見識到了什么叫追星。班上包括林淼在內的18個學生,不僅學生來了,而且連其他17個家長都出動了。
一大群人大清早地圍著林淼各種問,一直問到朱老師走進教室,一部分孩子在隔壁另外兩個班上課的家長,才不得不先行離開。
可是等這些家長走完,老朱走上講臺,第一句話就是:“林淼,聽說你爸出書了啊?”
林淼崩潰地捂住了臉,有氣無力道:“朱老師,你就放我一條生路吧,別再問了,我聽這句話都快聽吐了,這星期就沒停下來過……”
全班發出一陣爆笑,連留下來旁聽的張雪茹和朱佩慈的媽媽,兩個人都忍不住樂了。
朱老師總歸是教育系統出身,對出書這種事,不像一般人那樣覺得新奇,聽林淼求饒,就點到即止,然后按照慣例,早上第一節課,先做卷子。
林淼經過這半個月的瘋狂刷題,奧數水平又提高了不少。
尤其是之前總覺得思路難以轉彎的行程問題,在朱老師的細心提點下進步飛速,已然從原先的弱項變成了現在的得分保障項目;而其余的計算、計數、應用題和雜題,也隨著刷題次數的增加,得分的穩定性強了許多。所以林淼在葉老師和張老師那邊轉了一圈后,又回到了朱老師這個總教練的班上。按朱老師的樂觀估計,林淼現在已經妥妥的具備了摘下全市二等獎的水平,甚至沖擊一下一等獎,也并非沒有可能。
因為現在這三個班里,奧數水平依然比林淼稍高一籌的,也就只剩下張雪茹一人而已。
而張雪茹,她是去年的全省二等獎。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市里面要求只從甌城區范圍內挑選參加省賽的選手,林淼他一定會入選。眼下影響林淼拿一等獎的變數,說到底無非就是兩點。
第一,林淼自己沒發揮好,考砸了。
第二,甌南市和柳城市的那些孩子里也同樣出現了張雪茹級別的高手,靠硬實力把林淼刷下去。
不過這兩個問題,朱老師覺得都還有解決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