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元宵,不算過完年。
老林雖然初八就開始上班,但依然沿著過年的慣性,又給一些年節期間應該拜訪卻實在安排不出時間的人拜了個晚年。當然人家也不介意,因為這些人自己也忙,跟老林約個飯局,同樣像結婚挑日子一般不容易。而這其中,就包括了丁少儀,包括了苗曉秋。
趁著給丁少儀和苗曉秋拜年的機會,老林一口氣解決了兩個問題。
第一是總算把《僦居發微》的手稿交到了丁少儀的手里,丁少儀表示元宵節過后就會開啟“林國榮封筆作”的宣傳,保證炒到全國圖書市場人盡皆知——去年的《小院雜談》,年底的時候悄然登上了1994年全國最暢銷書籍榜單的第十八名,別看只是區區第十八,但要知道《小院雜談》發書已經是10月初,僅憑三個月的銷售就干掉全國一大批專業作家,足見這本書的后續銷售勢頭有多兇猛。
而隨著《小院雜談》銷量的穩步爬升,老林過年期間明明每天都在醉生夢死,可名氣不但沒落下,反而越來越紅,眼見著就輕輕松松走出了東甌市、走出了曲江省,一躍登上了全國舞臺,傳聞全國作協已經蠢蠢欲動,打算吸收老林當協會成員。
所以在這個當口,老林發布“收山之作”,想不熱鬧都不可能。
至于由此帶來的經濟利益,十萬其實只是個保守數據,如果樂觀點去期待的話,再多個十倍,林淼也不是沒想過——多數九五后或者零零后的孩子或許根本想象不到,在九十年代初出版行業黃金期的余暉中,中國圖書市場的規模有多么龐大。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童話大王鄭老師,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經靠寫書掙到了過億的身家。而現在,老林在知名度上已經直追鄭老師,或許受眾沒那么廣,但要靠一兩本書發家致富,卻絕不是什么癡人說夢的事情。
除了《僦居發微》這件大事,老林解決的第二件事情,是關于李曉的。
苗曉秋一聽說是老林的養女要上學,自然沒有二話,一口答應。
隨后幾天,老林和林淼的外婆一起,為李曉的落戶手續東奔西走了好幾個地方,在老林“面子光環”、“職務光環”和“名人光環”的三重加持下,原本至少也要幾個月才能搞定的戶口,老林只花了5天時間就弄了下來。
李曉的名字登進了林淼家的戶口本,順便還改了姓,多加了一個林字,變成了林李曉。
算是徹底和江娟脫離了法律上的撫養關系。
林淼的外婆高興得很,元宵那天又把林淼一家喊去她家里,做了一頓比年夜飯還豐盛的大餐。
吃完這頓飯,這年也就算徹底過去了……
星期三早上,徹底無所事事的林淼在儲藏室里醒來的時候,狀態是茫然的。
他在黑暗中足足思考了二十分鐘人生的意義,然后才打開燈,從床上爬了下來。
穿好衣服走出來,屋里寒冷刺骨。
林淼瞬間神清氣爽,想通了人生的意義——首先要吃飽。
抬頭看一眼時鐘,時間早得令人發指,居然才早上6點40,屋里屋外一片寂靜。
砰!
樓下響起一聲鞭炮炸響的動靜。
林淼嘆了口氣,不禁地回想起最近幾天看在眼里的熊孩子們造的孽——把鞭炮扔進下水道里,把鞭炮扔進糞坑里,把鞭炮塞進冬眠的癩蛤蟆嘴里……